38一下 today: 別再污名化網路約會了!除了想一夜情的人,網路上還是有真愛追尋者啦!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別再污名化網路約會了!除了想一夜情的人,網路上還是有真愛追尋者啦!




雖然像 Tinder、Hinge 和 OkCupid 等 app 與網站仍然在成長中,還是有一小群人被網路約會嚇壞了,不願跟上網路約會的潮流。


個案分析:新聞網站 DNA Info 的發現,紐約市上西區的餐廳戶外座位獲得販酒執照時,卻遭居民抱怨,原因是這戶外座位可能會成為網路約會者的聚會聖地。居民 Al Salsano 在社區委員大會上發言:「我曾經看到人們交談:『我在網路上遇過你』,你真的要把這東西放上人行道嗎?我不想要小孩接近『網友』聚會的場所。」


Salsano 的恐懼在大會中揮之不去,疑問油然而生:是不是越來越多人真的害怕網路約會者?而這種恐懼是有價值的嗎?還是只是單純的科技恐懼?



  • 網路約會的汙名


「網友」這個狡猾的措辭,在前提上就隱含了某種對網路約會者的誤解。理想情況是,他們約會是為了找尋潛在伴侶,而不是從事可疑活動。那麼一群人剛好在同一間餐廳邂逅,難道錯了嗎?


Julie Spira 是個約會專家,同時也經營了約會網站 Cyber Dating Expert。她說道:「有些人仍然相信線上約會網站與撥接網路時代的網路性愛聊天室一樣。」


即便是在這種高度自由、變化無窮的紐約市,線上約會仍然有其汙名。現在「前」線上約會者甚至開始拋棄他們的網路資料,以期待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真愛。根據紐約市的一項普查,該城市 20 到 34 歲的居民,有超過一百萬的單身人口。


或許網路約會最遭人疑慮的一點是,它逼人們從螢幕後面走出來,走到現實世界中。網路是極度個人化的,向來擅長於隱藏使用者的真實身分。


在線上與人相遇的概念要回溯到 90 年代的聊天室,專指約會的話則要歸功於第一個線上約會網站 Match.com 於 1995 年的成功創立。在此之後,網路促成上百萬的伴侶相見,甚至是結婚,雖然結婚的比率很小。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在 2013 年的研究,只有 5% 的已婚或長期穩定關係的伴侶是在網路上認識的。但數字雖小,並不代表網路約會無用。



  • 如果只是怕陌生人相聚,那相親呢?


如果人們對「網友」見面感到不舒服,那為何不會對相親感到不舒服?有人會說這不一樣,因為相親有它的人際網絡在。但概念其實還是一樣的,都是素昧平生的兩個陌生人。管道可能不同,一個推力來自網站,一個推力來自朋友,但「對方很神祕」的元素都是相同的。


現在,有些約會 app 甚至開始致力於消除過多的「神秘感」。Hinge 介紹的是你社交圈裡的人,例如臉書好友的好友。更為色情的 Tinder 提倡了開放式性關係,其介紹人的方式是以地緣為主。它不需要中間人,並且立刻將你連結到在街上偶遇的人。


線上約會並不完美,有很多恐怖網友見面的案例,甚至會出命案。然而,你也可以說以其他管道相遇的人也有同樣風險。


Spira 說:「那些網路約會的反對者通常都不常使用科技,並在網路約會興起前就處於長期交往關係。」「網友」一詞已經成為了某種刻板印象,是對未知的典型恐懼。在 1995 年以前就已經結婚的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千禧年後的風潮。



  • 真的很多人在網路上約會


根據約會網站 Christian Mingle 和 JDate 的調查,85% 的年輕單身者認為線上約會是「社會可以接受的」,而三分之二的單身者認識線上約會的網友,並且認為網路交友是頗為成功的方法。80% 的年輕單身者認為,網路交友比家人推薦來得好;而有 78% 的人認為比朋友推薦來得好。


Spira 說,網路約會者可能就在你我身邊。「我去餐廳時幾乎都會看到許多人跟網路上認識的人第一次見面。」對那些對「網友」的存在仍然感到不舒服的人來說,恐怕還是得接受這個事實。根據皮尤調查,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有使用過線上約會網站,而當有些人說那只是用來找一夜情對象時,很多人還是有在找真心伴侶的。


Spira 說:「你能找到愛的地方就是個好地方」,而網路不過就只是這些地方的其中之一而已。


(資料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Don Hankins, CC Licensed)


今日平仓大减价: www.freepromo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