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潮流趨勢將如何影響遊戲主機的未來?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潮流趨勢將如何影響遊戲主機的未來?



遊戲主機在科技潮流下順勢崛起,其進化速度超乎想像。現在的遊戲主機不僅具有驚人的運算能力,還結合網路商城與多媒體功能,在數位娛樂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令人嘆為觀止。潮流趨勢會將遊戲主機帶往什麼方向?遊戲主機能夠開創新的娛樂時代嗎?亦或是被雲端機制與行動裝置給淘汰呢?

改變是進步的原動力

▲Xbox One經過3個世代的改變。

遊戲歷史可以歸納為一個名詞:改變。改變不一定會帶來成功,但是每個成功背後卻一定有改變。舉凡創新的硬體、另類的遊戲、特別的行銷,以及廠商玩家間的互動,無一不是藉由改變來帶動成功與進步。想當然爾,遊戲業將來也會充滿改變,卻沒有人知道會朝什麼方向改變。

「我可以打包票,在未來一定會發生改變,這點顯而易見。」開發商Crytek的資深工程師,布萊恩.全伯斯(Brian Chambers)表示,「遊戲產業在過去就經常物換星移,新的硬體持續推陳出新,改變我們的遊戲體驗。然而事物的變化實在太快,變化方向過於紛雜,讓我很難精準推測遊戲產業的改變。」

▲數位版遊戲取代實體版遊戲,成為市場新主流。

以遊戲行銷的改變為例,以前的遊戲以實體版為大宗,數位版只有小眾市場。然而這個情況很快就主客反轉,廠商突然厭倦了實體版遊戲,改將數位版當成行銷主力。沒多久,數位版就變成遊戲界的新主流,實體版則變成核心玩家的收藏品,改變速度快得令人膛目結舌。

遊戲主機生態的改變速度同樣驚人。稍早的遊戲主機市場頗具規模,近來卻受到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夾擊,影響力與規模大不如前。加上雲端科技與網路技術的進步,更令遊戲主機感到芒刺在背。主機廠商們莫不想盡辦法,試著找回遊戲業的主導權,他們真的有機會嗎?

遊戲主機存廢的雙方說法

▲Apple TV的多媒體功能是遊戲主機的勁敵。

「我認為,現在的遊戲主機可能是最後一個世代。」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麥克.帕切特(Michael Pachter)指出,「開發商可以專心在PC平台製作遊戲,玩家利用Chromecast、Amazon Fire、Apple TV、Roku,將遊戲畫面轉到電視上。我預測開發商會提供PC用的網路,讓玩家以低於50美金至60美金的低廉費用來連線對戰。這麼一來,玩家就沒有理由再買遊戲主機,未來可能也沒有遊戲主機的存在理由。」

帕切特的說法固然有其道理,卻過於低估了遊戲主機的潛力。其他人就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遊戲主機仍然能夠延續下去,其機制會更加包羅萬象。

國際數據資訊(IDC)的分析師,李維.沃德(Lewis Ward)就認為,未來的遊戲主機會導入顛覆傳統的機能,比方說結合智慧型電視、採用平板電腦外型,以及新的社群機制與消費模式。在新機制加持下,遊戲主機的存在意義將會煥然一新。但沃德也強調,無論是機制或是硬體,遊戲主機產生巨變的可能性並不高,至少目前還不可能。

▲PS4不太可能放棄辛苦打下的市場。

如果要終結遊戲主機的命運,得先獲得所有主機廠商的一致同意,但是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佔優勢的Sony當然不可能,已砸了大錢的微軟也沒得商量,老字號的任天堂更不可能輕易放棄。如果遊戲主機效能差又缺乏遊戲支援,被淘汰還無可厚非,然而目前的遊戲主機仍有強大的基本盤,想終結遊戲主機的時代似乎有些異想天開。

主機競爭有利業界發展

▲PS4與Xbox One的競爭,對業界與玩家皆有利。

網路上另一派的說法指出,未來將會有一款遊戲主機脫穎而出,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須配備,不過這個說法的可能性並不高。稍微了解遊戲業歷史的人就知道,過去不乏壟斷遊戲市場的廠商與主機,像是Atari的Atari 5200,以及任天堂的FC與SNES,但是他們卻無法將成功延續下去,最後不得不讓出市場寶座。

遊戲主機的競爭無可避免,卻不見得是件壞事。競爭能夠帶來進步與成長,激發更傑出的創意,阻止廠商一意孤行,微軟取消Xbox One的遊戲二手機制就是明證。遊戲主機的競爭難免替玩家帶來困擾,比方說玩不到其他主機上的獨佔遊戲,然而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遊戲主機的競爭才符合玩家的利益。

▲VR顯示器Oculus Rift有機會衝擊遊戲主機市場嗎?

就算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遊戲主機的競爭同樣利大於弊。「假如只有一個遊戲主機,開發遊戲當然會比較輕鬆。可是這麼一來,卻得面臨更大的問題,我們能夠揮灑的空間會變得非常……有限。」BioWare的卡麥隆.李(Cameron Lee,代表作《闇龍紀元:異端審判》)表示,「我認為『給玩家更多的選擇權』這點相當重要。同理,我們開發遊戲也能因此避免僵化,以及不落入窠臼。就這個理由,我認為遊戲主機的競爭應該持續下去。」

開發商的意見很明顯了,遊戲主機應該多元競爭,而非獨領風騷。CD Projekt的史坦.傑斯(Stan Just,代表作為巫師系列)認為,遊戲主機並沒有傾向特定主機的趨勢,反而剛好相反。

「無論是新的主機、Steam Machines、行動裝置,甚至是Oculus Rift(眼罩式的VR顯示器),未來將會有更多類似的新遊戲主機問世。」BioWare的傑夫.希克曼(Jeff Hickman,代表作《星際大戰:舊共和武士》)也同意傑斯的觀點,「遊戲主機不會被淘汰,下一個世代想必有更多元的遊戲主機問世。」

 

(下一頁還有:遊戲主機的其他議題與未來發展)

離線的遊戲主機已走入歷史

▲利用遊戲更新,強迫玩家把遊戲主機接上網路。

遊戲主機結合線上機制已經是常識,那麼反過來思考:遊戲主機能否在不連線的前提下使用呢?答案是令人費解的「不可以」。剛出版的遊戲幾乎都需要更新才能順利執行,而這個現象就是造成遊戲主機必須連線的癥結。假如你打死不連線不更新,遊戲臭蟲就會將你整個七葷八素,甚至不讓你破關。

開發商研發遊戲有嚴格的時間與預算限制,時間一到就得將遊戲送廠壓片,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時的遊戲可能有許多漏洞與臭蟲,開發商便會用事後的更新來修補。為了取得更新,遊戲主機勢必得保持連線,至少在第一次玩遊戲的時候必須連線。只要開發商保持這個習慣,就等於宣布離線的遊戲主機已經走入歷史。

雲端技術潛力無限

▲利用PlayStation Now的串流服務,其他裝置也能玩到PS3的遊戲!

雲端技術的熱潮持續不斷,連遊戲主機也受其影響。目前的次世代主機就已配載類似的機制,不過功能仍然略嫌保守。許多人便認為,未來的遊戲主機有機會導入更多樣化的雲端機制,讓遊戲擁有更豐富的功能。當然啦,雲端機制的功能要落實還有許多需要克服的難關,網路狀況、廠商意願、使用者習慣都得考慮進去,端看廠商有沒有放手一搏的決心。

以現在Sony的雲端遊戲服務「PlayStation Now」為例,玩家可利用其串流服務功能,把下載內容與存檔放到雲端伺服器,然後讓其他裝置來存取,如Sony TV或是PS Vita。想像一下在PS Vita上玩《最後生還者》,真有夠酷!可惜PlayStation Now只提供Sony的產品服務,機能上也有許多限制,無法取代遊戲主機的地位。假如Sony朝這方向再加把勁,將來想必會有更加驚奇的表現。

環境架構差異性將會降低

▲Steam Machines以PC架構進軍遊戲主機市場。

遊戲主機並非一定要自成一格。以Valve的Steam Machines為例,這台主機採用PC的硬體規格,加上Steam的介面,成為PC介面的遊戲主機。藉著Steam Machines的牽線,類似Chromecast的影音功能跟著水到渠成,PC與TV之間的鴻溝有機會填平。

遊戲主機必須採用獨特的架構,這個傳統似乎成為一種詛咒。Steam Machines卻大膽地衝撞這個傳統,顛覆了遊戲主機的既有概念。一旦Steam Machines真的成功,就會衝擊遊戲主機的業界生態,並大幅提升PC遊戲平台的影響力。PC的硬體潛力明明比遊戲主機還大,廠商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PC結構遊戲主機」的可能性,反倒把PC平台當成盜版天堂而敬謝不敏,實在很可惜。

▲任天堂的Wii U有機會突破目前的困境嗎?

遊戲主機的架構差異總是令開發商頭痛不已,這個狀況已開始產生變化。現在的遊戲主機不再堅持環境架構的差異性,願意提供通俗的架構與規格,降低遊戲開發與跨平台的難度,提升開發商的參與意願與遊戲品質,玩家跟著樂觀其成。

微軟的Xbox系列和PC平台的互換性高,吸引不少開發商投入。Sony在經過PS2與PS3的教訓後,總算在最近的PS4換成AMD的x86-256架構,大幅降低開發難度。至於任天堂似乎仍在原地踏步,Wii U的主機架構獨特,開發難度硬是比其他主機高上一截,加上主機缺乏運算優勢,其前景令人擔心,期盼老任能拿出辦法逆轉戰局,別搞砸自己的威名。

遊戲主機處於不敗之地

▲遊戲主機的潛力仍舊不可限量。

縱觀各方對遊戲主機的看法,可以發現遊戲主機領域仍舊充滿活力。就算盛況不比昔日,部分作法亦不足取,遊戲主機依舊有不可忽視的實力。少數人認為遊戲主機即將消失,然而遊戲主機能夠延續的說法仍然是主流。

未來的遊戲主機的功能可能會更加多元,結合更豐富、更多樣性的雲端服務,保持多方競爭的局面。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遊戲主機將會繼續伴隨我們共度休閒時光,替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手机平仓大折扣: www.freepromonow.com
獨家旗袍照曝光   大馬正妹明禎賀年
>>> http://www.38today.com/2015/02/blog-post_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