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2015 上半年最美旗艦,LG G4 皮革手機動手玩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2015 上半年最美旗艦,LG G4 皮革手機動手玩



LG 四月底在紐約發表最新旗艦機 G4,很快的六月份就在台灣開賣,這次 LG 集結了眾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亮點,包含皮革的機身設計、出色的相機手動模式以及優異的效能,以下筆者就實際體驗 G4 兩週後的心得歸納出 5 大特色供想購買 G4 的使用者參考。

外觀:典雅皮革背蓋設計

在一片玻璃和金屬機身的旗艦機海中,LG 選用真皮作為機身材料算是十分大膽的選擇,不過也由於它如此大膽,因此發表時 G4 就受到非常多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如此有質感的機身在目前的 Android 手機裡實屬少見。LG G4 共有四色手工製造的真皮可以挑選,分別為經典棕、極碳黑、深玫紅和湖水藍,強調其經歷過 46 道核心製程,不僅增加耐用度也安全無毒,每款皮革都各自有其特色,有選擇困難的使用者在想買 G4 的時候大概會在這裡卡關。

▲左至右分別為湖水藍、經典棕、極碳黑以及深玫紅四色。

▲深玫紅的皮紋比較平滑。

▲極碳黑的皮革有點荔枝紋的感覺。

▲經典棕的皮紋和深玫紅的有點類似(由於我們借測的為韓版手機,因此機背左下角印著韓國電信商的名稱)。

皮革背蓋的優點在於它讓整體機身都變得十分有質感,不需要另外去找保護套也能呈現出個人風格,不過相對的由於是皮革的緣故,需要比較小心照料,像是筆者前幾天在下雨的時候拿出 G4 來使用,背蓋沾上水就會出現深色水漬,雖然乾了後完全看不出來曾經濕過,不過如果是時常會碰到水的使用者,皮革背蓋可能就不是挑選時的首選。

除了皮革背蓋之外,LG 另外也推出類金屬菱格鈦黑和類陶瓷菱格晶白等背蓋選擇,滿足不同使用情境的消費者,不過筆者覺得這回 G4 外型上最大的亮點就是那塊皮革布料,少了它就彷彿少一味。

▲左到右分別為晶白、鈦金與鈦黑。

▲此款為類金屬菱格鈦黑背蓋,結合了金屬質感、菱格背蓋以及細微的髮絲紋設計。

曲面機身:3000R 曲面弧度,更服貼手掌

LG G4 採用微曲面設計,弧度沒有 G Flex 2 來得大,不過握在手上十分合手且不易手滑摔落手機,LG 還強調由於微曲設計,即使手機摔落時也能增加 20% 的衝擊耐受度。

▲G4 的機身設計讓單手手持的握感出色,也不用擔心手滑手機飛出去。

▲機身的圓弧設計更貼合手掌,握起來十分舒適。

▲即使是手小的女生拿 5.5 吋的 G4 也還 ok,雖然單手打字還是稍嫌吃力,不過它可調整鍵盤範圍解決這個問題。

G4 機身大致上延續之前 G 系列的設計,機身四周除了 micro USB 連接埠以及 3.5mm 耳機孔之外就沒有任何按鍵或輸出入埠,電源鍵和音量鍵採用後置設計,位於 1600 萬畫素的主鏡頭下方,單手就可以簡單操作,而且電源鍵和音量鍵的按鈕質地也不同,減少誤觸的機會。

▲後置的電源鍵及音量鍵用食指就能單指操作。

▲機身底部有 3.5mm 耳機孔以及 micro USB 連接埠。

▲機身右側有為了方便拆卸背蓋而預留的凹槽。

▲側面可看出微微曲面的機身弧度。

▲頂部為紅外線發射器以及降噪孔。

▲喇叭位在機背下方,由於機身的圓弧設計,即使平放在桌上聲音也不會被桌面悶住。

(下一頁有硬體及跑分測試)

驍龍 808 處理器、5.5 吋 QHD IPS 量子面板

和其他廠牌今年發表的旗艦手機相比,LG 為 G4 搭配的規格十分特殊,螢幕採用 5.5 吋 IPS QHD 量子面板(解析度 1440 x 2560),像素密度達 538ppi,強調可增加色彩再現率 20%、亮度提高 20%、對比度提高 50%,因此畫面看起來非常細膩亮眼。此外,這款面板同時是首款搭載先進內嵌式觸控技術(Advance In-Cell Touch)的 QHD 面板,將螢幕與觸控感應器合而為一,特別是在戶外或是強光直射的情況下,還依舊能看清楚螢幕,這點十分難得。

內裝雖非採用大多 Android 旗艦機使用的高通驍龍 810 處理器,反而選用驍龍 808 處理器搭配 3GB RAM 與 32GB ROM,不過在使用期間並沒有感覺到效能延遲的問題,幾乎所有 App 都能流暢使用;作業系統則為 Android 5.1 搭配 LG 全新的 UX 4.0 介面,有許多聰明且直覺的功能可以幫助消費者整理生活。

3,000mAh 可替換電池、儲存空間最大可擴充至 2TB

今年 LG 的對手三星在發表年度旗艦 S6 和 S6 edge 時,取消了它一貫可換電池以及可擴充儲存空間的設計,對於習慣在手機裡存滿檔案或照片的消費者而言,就得在購買手機時先確定好到底該選哪種規格,稍嫌沒那麼方便。雖然取消可換電池和擴大儲存空間的設計三星有它的一套說法,不過 LG 看來不同意,因為在 G4 上仍然配備了可替換式的 3,000mAh 大容量電池,並支援 Quick Charge 2.0 快速充電,而可擴充的 micro SD 卡卡槽也被保留著,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原本內建的 32GB ROM 以外再插一張 micro SD 卡,最大可擴充至 2TB。

▲G4 提供 3,000mAh 可替換式電池。

▲可用 micro SD 卡擴充至最大 2TB 的儲存空間。

LG G4 v.s LG G Flex 2 規格列表:


LG G4 LG G Flex 2
處理器 高通驍龍 808 處理器 高通驍龍 810 處理器
記憶體 3GB RAM 2GB RAM
儲存空間 32GB ROM(Max 2TB) 16GB/32GB ROM(Max 2TB)
螢幕

5.5 吋 QHD IPS 量子螢幕

(1440 x 2560、538ppi)

5.5 吋 Full HD POLED

(1080 x 1920、403ppi)

主相機 1600 萬畫素、OIS 光學防手震、F1.8 光圈 1300 萬畫素、OIS 光學防手震
前相機 800 萬畫素、F2.0 光圈 210 萬畫素
通訊協定 台灣 4G 全頻段,支援 Cat.6  台灣 4G 全頻段,支援 Cat.6 
電池容量 3,000mAh(可替換) 3,000mAh(固定式)
尺寸
148.9 x 76.1 x 9.8mm 149.1 x 75.3 x 7.1~9.4 mm
重量 155g 152g
顏色

真皮:棕、黑、紅、藍

類金屬:黑、金

類陶瓷:白

黑、紅
售價 20,900 元

16GB:21,900 元

32GB:22,900 元

 

效能實測

  

▲安兔兔 v5.7.1 測試分數為 48,492 分;Quadrant 測試為 25,239 分。

  

▲Geekbench 3 單核為 1,106 分、多核為 3,416 分;3D Mark IceStorm Unlimited 分數為 18,375 分。

  

▲Vellamo 單核測試分數為 2,232 分、多核為 2,294 分。

(下一頁有 LG 拍照模式)

手動調整相機設定 Manual Mode

有使用過 LG 手機的人就知道,一直以來 LG 相機提供的功能都以快速拍攝為出發點,也就是相機內可調整的設定和數值不多,全都由手機自動判斷當下的環境或光線來拍照。不過這次隨著 G4 推出,LG 在相機 App 上有了超大的革新,不僅從快門速度、白平衡、EV 值、手動對焦、ISO 值到自動曝光鎖定都能自己控制,還可以將照片儲存為 JPEG 格式以及 RAW 格式。

相機規格上,LG G4 擁有 1600 萬畫素主鏡頭、F1.8 大光圈,並強調 OIS 光學防手震效果提升,在低光源處也能拍出清晰影像,另外還加入了「色彩光譜感應器 Color Spectrum Sensor」,在拍照前利用紅外線分析與偵測場景周圍光源,讓暗處也能捕捉自然照片。前鏡頭則為 800 萬畫素、F2.0 光圈,搭配新的自拍手勢,手掌開闔一次就能自拍一張照片,開闔兩次就能連續自拍四張照片。

專業模式

  

▲相機 App 分為快拍、一般和專業模式,快拍模式下任點螢幕一處就可以按下快門,一般模式下可以調整 HDR 或閃光燈開啟與否,專業模式則可調整更多設定數值。

  

▲可從設定中開啟語音快門功能,說出上圖中的單字就會自動按下快門;G4 也新增了 RAW 檔格式,可將照片儲存為 RAW 檔供後製使用。

▲專業模式下手機畫面會變得像相機般,顯示多種可調整的相機設定。

▲白平衡可調整的範圍從 2400K 至 7400K。

▲ISO 值可調範圍為 50 至 2700。

▲快門速度可調範圍為 30 至 1/6000。

實拍照片

周邊配件:圓型視窗皮套、無線充電座

▲圓形視窗感應皮套 Quick Circle case。

▲長按圓形螢幕就可以更換顯示的時鐘樣式。

▲想使用圓形視窗感應皮套必須先將背蓋卸下才能裝。

▲在圓形皮套畫面可快速開啟常用的應用程式。

▲皮套蓋子可 180 度掀到背面。

▲感應皮套上的圓形外框在螢幕亮起時會有流動的光圈效果。

▲另有 G4 原廠電池充電組可以選購。

▲輕巧可隨身攜帶的無線充電座。

 

延伸閱讀:

採高通驍龍 808 晶片 LG G4 現身測試網站,同場加映 Sony Xperia Z4 規格

發表會前全都露,LG G4 皮質旗艦機搶先看

LG G4 發表:皮革背蓋、高通 808 處理器、F/1.8 大光圈

LG G4 皮革手機 6/1 開賣,採量子點螢幕售價 20,90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手机平仓大折扣: www.freepromonow.com
獨家旗袍照曝光   大馬正妹明禎賀年
>>> http://www.38today.com/2015/02/blog-post_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