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
敵托邦(反烏托邦)的三大小說之一。另外分別是《我們》及《1984》。《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影響了他的學生佐治‧奧威爾,寫了《1984》。之前我也只讀過《1984》。這次是為了參考有關題材的小說而看。故事對我來說頗沉悶,只有一些對未來構想的點子吸引著我,於是硬著頭皮讀下去。差不多是八十年前的小說,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出版,所以可以說有些地方現在仍覺富想像力的話實屬難得。事實上某程度現實世界已比他想像的走得更遠,於是我也在剛寫的故事裡引用這本書,寫上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作為紀念。
《黑夜之後》
想起零四年末第一次寫小說其間正第一次讀著《挪威的森林》,於是這次提筆再寫長篇小說後又重讀一篇,然後續看今年初攜上飛機但沒翻過的散文《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然後是完全忘了故事內容的《黑夜之後》,就像村上春樹一樣寫長篇、短篇、散文的規律般一一去讀。
《黑夜之後》是村上春樹首本以第三人或全知角度去書寫的中篇小說,聽他說是經歷了漫長的摸索過程,這本是他像旁白引領觀眾看電影般去達至敍事功能,所以讀來有點突兀,而到後來的作品如《1Q84》他已能嫻熟運用。
這樣說來,我自己同樣經歷多年這種蛻變過程。全知角度小說最困難的地方是作者需要代入每個角色,角色由角色本身的個性、視角去思考、說話及行事。這好像很簡單的一回事,但在我讀過不少小說中也看到作者跳不出其實只一個角色的框框,其餘輔助角色看來就只是主角的影子。
《廣東爆谷》
小克的歌詞集,記錄了他的歌詞創作心得,作為學習填詞這是本不可多得的讀物。他應該是第一個分析自己歌詞與展現寫作心得的人,比坊間詞評人的猜度更精準讓你明白整個創作過程。他說他與大部分填詞人不同,是由第一句開始創作,而不是普遍由hookline開始。這大概一如他漫畫時同樣由第一格開始、如此說故事吧。這本是上年書展推出,包含大概是零八年出道至一一年左右約五十首歌詞。今年書展已出了下集。看書時我才發覺我偏愛某些歌手,有些歌手我原來一首也沒聽過。他早期最多的作品便是在張繼聰、周博賢身上,於是翻書時也逐首在youtube聽著,然後我發覺,任你歌詞寫得多精妙,若沒有動人的旋律,沒有人氣,一切皆是徒然。始終歌不是詩。
《決斷兩秒間》
留意我讀過的書的人也發覺我看書也屬偏執,某些喜歡的作家會一股腦兒飽覽他所有著作,另一些則不屑一顧。於是這次又是十多年前出版的Malcolm Gladwell。普遍人認為我們霎時作出的決定一定不會比深思熟慮作出的好,書中告訴你又是另一回事。其中最叫我深刻的是,有一章節提及婚姻顧問,而他們往往能預測哪對顧客能長久下去,哪些會最終分手。原來當雙方之間在對話時曾出現過某種情感,而那種情感的出現比率到達某個程度,那段關係便宣告完蛋。
《24個比利》
七十年代一個美國人Billy Mulligan因偷竊、企圖強姦因被判入獄。其後發現他擁有十種不同的人格,每個人格都有個別名字、性別、國藉、技能、記憶甚至小動作,就好不同的人共用一個身體,這些人格在比利五歲時便逐漸出現。原本的人格比利因懦弱無能,其餘人格將比利關起來,三四個核心人格便管理著比利這個驅體。比利因被診斷有多重人格而免入獄,而接受治療。其後主診醫生發覺比利被核心人格關起來的人格仍有十數個之多。最後醫生教導比利整合人格,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比利便是在回復正常與失衡中不斷爭持。接下來的故事便是在另一本書《比利戰爭》中記錄下去。
這本書長期在我的waiting list內,直至今年中去東歐旅行時開始讀。也許是知道有套主題相似的電影《split》將在下年初上畫的關係,也許是機緣下終於借得這本書。
《暢遊異國 放心吃喝》
這又是于逸堯書寫關於飲食的散文。關於飲食可以從民俗、文化、歷史的轉向去理解、品味,而我喜歡涉獵這方面的資訊。這本應該是這數年間的專欄結集,說到外地飲食時也可以每章都介紹一間在香港的食店,所以文字多多少少帶點饍稿意味。但我也興致勃勃上openrice找尋當中的食店,然後發覺書中許多食店都已結業。飲食界就是如此一個殘酷的行業,殺死了無數曾想大展拳腳的希望。
《菊與刀》
讀日本評論時,經常看到引用的其中一本書。《菊與刀》是二戰末時,美國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應美國政府之邀書寫關於日本這個民族,來決定戰後美方如何處理與日本的關係。因為戰爭她無法做田野考察,唯有透過閱讀日本文學、訪問居美的日人為依據,寫出這本書。七十年過去,書讀來仍覺歷久常新,也可以說,日本某一部分的核心價值至今沒變。細心種植菊花與手執武士刀都可以是同一人,所以日本人有種強烈的對比性,這對比性在文學與創作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喜歡日本文化的人,這本書實在值得一讀。
《有關我在裝作正常人方面的嘗試》
應該是彭浩翔從前許多沒整理過的散文、短篇小說、專欄、網誌之類的結集。毫無營養的讀物,所以我也是隨便讀。他經常以身為處女座的偏執自覷,我想說,固執方面金牛座其實也不遑多讓。
《再會吧,青春小鳥》
作者中田永一其實就是乙一。之前說過二千年初有一段時間沒看到他寫小說,卻原來他用了多個筆名繼續寫小說,中田永一、山白朝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讀著時我又感到找回當初喜歡他文字的理由。
這本小說得到本地文學奬,後改篇成電影,電影主題曲就是那首名曲〈給十五歲的自己〉。
讀的時候我想乙一會不會根本就是受這首歌影響而寫呢?
厲害的創作人就是可以感染到其他人做出厲害的作品。
更多疯传趣闻: www.mamaktal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