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明明開口之前在心裡把話想了 N 次,結果還是沒說出來?那你可能是聚會中「被動的」局外人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明明開口之前在心裡把話想了 N 次,結果還是沒說出來?那你可能是聚會中「被動的」局外人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明明兩個人對話的時候話就很多,第三個人一加入就瞬間語塞;不是不會聊天的人,也想加入話題,但聚會時就是開不了口。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你不孤單,你是「被動的局外人」的一份子。

(責任編輯:王愉賀)

文 | 丸子

昨天和小伙伴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從口紅聊到升值的護照,在旁邊的我明明大腦也在飛速運轉著,梗都備好了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插話契機,只能不停地點頭微笑。

最後放棄掙扎,索性認真地和麵前的食物做鬥爭。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估計大家都覺得我是不善言辭的透明人吧。一頓飯下來,簡直是要了我這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小命。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明明對談話很感興趣卻常常插不上話,明明很想融入卻總是被動地成為局外人。又或者,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被動的局外人是什麼樣子?

自認為並非不會聊天,尤其是面談,有時也是活潑的很。

很想加入談話,但害怕自己想說的話一點也不“有趣”,擔心別人不喜歡。

在心裡默默的把要說的話刪刪減減修改了 N 遍,甚至連標點符號都點好了,等著輪到自己發言的時刻。卻因為思考太久,話題卻早就變了。在談話中,以上過程可能會重複 N 次。

最終插話無力,自動放棄轉而傾聽,並安慰自己傾聽也是美德之一。

在被冷落的聊天結束後會特別沮喪,儘管別人對他的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Party、小組討論、會議報告……被動的局外人可能會出現於任何一個兩人以上的場合中。兩個人聊天時談話相對是有規則的,你一句我一句,話題受控制。但一旦出現第三個人,小透明就會自動上線。

無法加入別人談話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比起插不上話,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 害怕被評價而不敢開始一段對話 。被動局外人的認知模式中,往往充斥著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比如:

  • 我的內容必須非常有趣才可以開口發言
  • 我現在發言一定會打斷別人的思路,還是再等等吧
  • 我這麼說的話一定會被大家否定的,還是再想想吧

被動局外人親自為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打叉,親自將自己束縛。發言的機會就在一幕又一幕自我批判的內心戲前錯失過去了。

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被動的局外人?

1. 創傷性經驗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曾經主動與只見過幾次面的人打招呼,對方要愣一下才反應過來,更差勁的情況是,只有自己記得對方。慢慢地,這被動的局外人也就再也不願意在沒有把握的時候就開口說話了。

人類往往對負性記憶很難忘懷。可能是提出的建議被粗暴地否定,或者拋出的梗完全沒有人接,被動局外人很可能之前有過失敗的談話經驗,所以不敢再做出嘗試。

2. 不安全依戀

成年期的人際和親密關係問題大多與幼時的依戀有關,被動的局外人往往具有不安全的依戀模式。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將依戀模式分為四類:

  • 安全型依戀模式 (SecuredAttachmentStyle)
  • 焦慮型依戀模式(AnxiousAttachmentStyle)
  • 迴避型依戀模式(AvoidantAttachmentStyle)
  • 混亂型依戀模式(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Style)

後三類全部屬於不安全依戀模式。被動局外人的需求在幼時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或者父母回應質量不夠好,不夠及時。日積月累,他們對於外界的回應要求會越來越低,也越來越不傾向於向外界表達自己,導致成年期出現糟糕的人際關係。

聚會時被忽略的情景彷彿幼時和父母互動場景的再現,被動局外人的應對方式還是一如幼時,默默地隱藏自己的需求,整場都緊閉著嘴不敢說話。

3. 社交焦慮症患者的日常

害怕被評價而不敢發言也是社交焦慮的表現形式之一。有新近研究發現,社交焦慮的部分原因是個體發展停滯於自主-害羞階段。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的心理社會發展要經曆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應該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於前一階段之上。兒童在 1.5 到 3 歲之間,會經歷自主與害羞的衝突。

他們開始有意志地學著“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就會使兒童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兒童期的核心任務沒有成功完成,就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的正常發展。

除了上述原因,我們也不能忽視生理因素,可能是你的 5-羥色胺又調皮了哦!

如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 熟悉談話規則

其實多人對話就像大家在一個十字路口會車,每個人都要等綠燈亮(輪到自己說話的信號)時才能通行(發表看法)。問題在於,大家心中的交通規則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發言之間的間隔預期也是長短不一,那些對間隔預期較短的人往往發言較多,很多時候插不進話是因為我們不熟悉對方的規則。所以當多於三人一起談話時,每個人都不妨去考慮、適應一下對方的規則,大家逐漸凝聚共識。

2. 關注自身的需求

我想要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融入集體,我想要和朋友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結……你的感受永遠比其他人的看法和評價更重要。改變從來不易,試著從最簡單的自我表達做起:“我覺得你說的很對,我認為……”

3. 嘗試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加入談話很痛苦的話,也不用非去強迫自己,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是話題的中心。如果一直否定自己,不接納自己,才會陷入可怕的循環:我不想受到評價,我的想法會被否定,我還是不說話為好,果然大家都不在乎我,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這個世界說話的人太多,聽的人太少。

做一個聆聽者沒什麼不好。

簡單心理公眾號(janelee1231)
延伸閱讀:
想說「不」的時候不要說「應該可以」!用 “VAR" 技巧拒絕別人,你的心就真正自由了
心中想著「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啊,真無趣」,隱性自戀者的 7 大特徵
「考不好是因為我昨天都沒讀啊!」很多人都會「故意」讓自己失敗卻不自知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語言組織了很久,卻依然不敢開口|為什麼你總是存在感為零的局外人? 〉。)


★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來  VidaOrange 粉絲專頁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idaOrange 正在徵 社群編輯 唷】

 如果你平常關注職人、寵物、親職、旅遊美食、占星、兩性、下廚、居家裝飾、健康、穿搭潮流、化妝保養,以及影劇議題,歡迎加入 VidaOrange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社群編輯:您的大名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