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地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更為深遠! 新北市政府綠美化環境景觀處於8月底開始於土城區榮家舉辦「生態可食地景推動課程」,以營造生物棲地的概念,並結合鄰近積極推動蝴蝶復育的頂新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共同打造一個與環境共存、共榮、共好的可食地景!
由景觀處所規劃第一個以生態效益為主題的可食地景,是以打造生物棲地及涵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為首要目標,由國際原生復育行動協會許湘宜老師設計課程,帶領志工利用桂竹圍邊開始構建畦床,藉由收集現地的枯枝、落葉、雜草及落花等覆夾土層中,打造「三明治畦床」,除了能涵養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外,還能夠創造富含腐植質的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許湘宜表示,生態的建立,除了土面上的植栽外,土面下的微生物生態圈也很重要,生態建立好了,就能以蟲制蟲、以菌制菌來控制病蟲害,減少人工維護。
此外,園內還規劃了小生物旅館及小水生池來豐富生物多樣性,小生物旅館提供昆蟲棲息、繁殖與避敵的空間,這些生物也才能安心的為我們的園圃提供授粉及捕蟲等生態服務;另一方面水是涵養微型生態圈的重要元素,只要有水,就能使生態更豐富。
另一個巧思安排是廢棄物的利用,多達80顆廢輪胎作為種植盆器,再加上現地撿拾的鵝卵石、樹木修剪後的枝條,將不同的廢棄素材再利用,並搭配桂竹圍邊畦床,交錯排列成美麗圖騰。誰說可食地景一定要花錢打造? 只要運用巧思與創意,一樣也能很美麗!
景觀處長謝宏偉表示,利用實作課程方式讓鄰近居民一起打造里內的生態可食地景,並融入食農教育與種植教學,不僅凝聚社區向心力,同時學員也更能深入瞭解可食地景的生態效益,學習與環境共榮共好! 歡迎有興趣打造可食地景的機關學校、社區發展協會、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社區管理委員會)、里辦公處及綠美化相關人民團體可向本處洽詢可食地景建置規劃、運作維護諮詢、辦理種植教學及食農教育課程。
中時電子報 林宜靜/整理報導
The post 廢輪胎當盆器!「生態可食地景」美感也環保 appeared first on 中天快點TV.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