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張亞中:非政府組織已成美國外交戰略工具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張亞中:非政府組織已成美國外交戰略工具



遍布全球的NGO(非政府組織)是否真如其訴求的目標如此單純?「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運動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孫文學校與《旺報》11日舉行《NGO與美國外交》研討會,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指出,本書由八位學者專家共同撰寫,為在突破西方霸權國家的話語權,揭發某些NGO(非政府組織)的真面目,以資料證明它們如何做為「西方國家的戰略工具」。

研討會由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台大政治系榮譽教授張麟徵、資深評論人林深靖、國政基金會前副執行長孫揚明、新黨宣傳部副主任林明正、《旺報》副總編輯宋秉忠共同與談。

張亞中致詞時提到,隨著冷戰結束,全球政治藩籬的倒下,「非國家行為者」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已經不下於傳統的國家,而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為者,包括NGO、公民運動、全球傳媒,它們有著崇高的價值理想,也積極地推動它們所認定的「普世價值」。

他解釋,權力可分為「硬權力」與「軟權力」,前者指科技、軍事、貨幣、經濟等方面的能力;軟權力則是指制訂國際制度,即遊戲規則,「確定價值應為何」的權力;硬權力是形,軟權力為體,他認為,西方之所以能夠統治這個世界逾200年,除了它們的硬實力,更在於其軟權力,學術界稱之為「文化霸權」。

張亞中指出,霸權僅靠硬實力是不夠的,若不將自己的文化價值灌輸給其它國家,就無法讓其它地區「心悅臣服」接受霸權國的領導,如此才能夠從「霸主」變成「共主」;相對於硬權力的赤裸與昂貴,文化價值輸出較無形又廉價,因此NGO與公民運動也就自然被霸權國選用做為戰略的工具。

冷戰期間,靠的是硬權力的力量;冷戰後,比的是軟實力的工具,透過NGO來達到美國的戰略目標,的確較為便宜。張亞中舉例,2005年5月18日,美國總統小布希強調,同樣推動政權更迭,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幾乎耗費了3000億美元,但在其它許多國家推動「顏色革命」,僅僅花費不足46億美元。

由時報出版的《NGO與顏色革命》一書,揭發了某些NGO組織其實是美國政府的外圍組織,它們拿美國政府的經費接受指揮,是為落實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及布局;書中提到,美國政府扶持的一些國際NGO,做為推動「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伊拉克戰爭、緬甸「藏紅色革命」、在中南美打擊委內瑞拉等左翼政府的急先鋒和馬前卒。

書中也提到,烏克蘭的暴力抗議,正是外國資助的「慈善機構」在背面促成;「阿拉伯之春」的背後也是美國國務院的專案計畫,該專案培訓中東地方激進主義者,以非政府組織的方式出現,其目的在推翻現有政權。

其中,這些組織通過指導反對派活動、組織集會抗議、要求允許西方電台和電視台落地或成立各種「獨立」媒體、利用輿論施壓、運用人道救援以蒐集情資等方式,在前南斯拉夫、喬治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的政權更迭中都發揮了核心作用,最終達到了更迭它國政權的目的。

張亞中指出,懷抱理想而參與NGO的人,其中有的人並不知道已成為美國的打手,但當有一天,霸權國自己對其所相信的「普世價值」都懷疑、不再堅持時,某些NGO的正當性就會減弱、或被否定;如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的作為,正是讓世人重新檢視NGO的本來面目、其所為是否如同其理念所述的純良,對NGO的重新檢視與省思正在開始。

旺報 潘維庭


The post 張亞中:非政府組織已成美國外交戰略工具 appeared first on 中天快點TV.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