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建國科技大學,及中國鋼鐵公司,今(19)日共同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攜手打造全國首創「離岸風電維護運轉學徒制」。
與會的彰化縣長魏明谷,十分肯定三方的產學合作,並感謝CIP與中鋼把產業鏈根留台灣、扶植產業,用學徒制的方式培育人才,預估未來將有300個營運階段的風機技術人員職缺,成為年輕人留鄉發展誘因。
魏明谷期盼此計畫能落實到各大專院校,造福更多年輕學子,同時讓彰化縣成為未來亞太地區的「離岸風電智慧中心」,將經驗與技術輸出全亞太,打造、建設美好的綠能家園。
該備忘錄計畫,分為種子教師與專才學生培訓,將邀請世界級丹麥風能學院講師來台授課,表現優異的學生也有機會遠赴歐洲進行技術證照訓練,且將獲得CIP在彰濱外海獨立開發或與中鋼合作開發的風場優先錄用,促進青年留鄉,協助彰化縣擴大就業機會
該簽署儀式,彰化縣長魏明谷、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建國科技大學董事長吳聯星、校長陳繁興及中鋼公司執行副總王錫欽等人,親自與會。
魏明谷表示,台灣在離岸風力,及太陽光電方面可說得天獨厚,彰化外海更擁有全世界優良的離岸風場,縣府推動彰化外海建置離岸風電,招商引資成果斐然,綠能開發已經到位,未來不僅要進入綠能產品的使用,更要培養綠能相關的人才。
學生學習有成以後,也可到離岸風電廠公司或CIP上班,很高興建國科技大學拔得頭籌,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在地培養風力發電機電技術人才的大學。
魏明谷指出,去年8月他前往英國參訪,他感謝CIP安排縣府團隊搭乘直升機考察離岸風場,鳥瞰整個運維碼頭,英國發展離岸風電已有18年,他看完之後,更有信心發展離岸風電。縣府扮演溝通的平台,協助外商排除投資障礙,並讓縣內在地大學與風電外商,建立產學合作。
風力發電是未來的趨勢,我們不僅培養在地人才,用綠能招商引資,也希望使用綠電的產業進駐彰化,比如Google在彰濱工業區投資第三期擴廠,希望這些綠電人才能夠在地化,將來這些人才,也能輸出到東南亞、東北亞,將來建國科技大學就是培養風力發電首屈一指的搖籃。
魏明谷指出,縣府對於風電廠商等綠能產業有四大原則,一、申請籌設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公司或行號,應設籍於彰化縣;二、再生能源發電廠所衍生的各項地方稅、印花稅等均應於彰化縣申報繳納;三、培養在地優秀人才,保障縣民就業比例,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專業及非專業技術人員任用,應以彰化縣民為優先考量;四、應就發電廠周邊地區及縣府提出具體的回饋方案。他也希望這些綠能開發商能夠參與社會公益的活動。
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表示,本土化最重要核心是人,將資源投資在人才身上,最重要的是,投資在彰化的年輕人身上,這不僅是在台灣第一個完整維護運轉學徒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開發商與學校直接推動的維運學徒制。
他更舉例6年多前,CIP在英國有推動類似的計畫,當時,創立計畫時有8位年輕學徒參與長期學徒制,時至今日都還在維護運轉領域活躍,有些更躋身到高階主管地位。4個多月前,在彰化縣政府協助下與建國科技大學開始密切合作,並與理工學院教授討論,終於將課程架構訂定完成,更獲得最具指標性的中鋼企業支持加入,共同擴大建國學生未來就業機會。
侯奕愷指出,維護運轉不僅要在地化,更要百分之百的「彰化化」,維護運轉百分之百在彰化,藉由長期完整的學徒制歷程,讓學子未來都能在彰化的離岸風場服務。
侯奕愷說,因維護運轉是個穩定且長達20到25年的產業,期望讓在地學子優先能加入這項領頭產業,而且課程設計上並非侷限性,當學生們走過完整學徒制後,將具備有國際風場工作能力,讓學子未來能「立足彰化、放眼國際」。
侯奕愷表示,這項產、官、學人才培訓計畫為一新的嘗試,計畫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種子教師培訓,為期三個月,部分課程於丹麥講授,預計培養至少10位台灣的種子教師成為具備風機知識的技術講師。第二部分為維護運轉專才學生培訓,於大二、大三時,將輔以風機機械原理、電力原理、水力工程與離岸風力導論等課程,以納入建國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科系的現行教育,表現優異的學生於大四時將獲全給薪的學徒實習,且將優先錄用漁民子弟。
第一批專才預計於2020年8月展開為期一年半的「學徒實習」歷程,之後將直接錄用於彰濱外海獨立開發或與中鋼合作開發的風場,實現青年與國際接軌,又能根留家鄉的就業夢想。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興表示,這次在彰化縣政府的引薦之下,與CIP合作,培養離岸風力的運維人才,建國科技大學非常榮幸,搶到亞洲第一張門票進入離岸風電的電廠。這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程,在挑選學生的時候,將以工程學院學生為主,包括機械電機自動化、電子通訊等等,前半段18個月基本課程在學校上課。
為因應配合上課,也會送老師到丹麥接受風力發電的學習,後半段18個月,則前往CIP所安排的風場實習,並將學生視為正式員工,給予全額薪資以及必要設備與配備。
實習後,CIP會再將優秀學生送到丹麥接受4個月的實習,訓練完成後,還要接受一個國際的考照,取得證照之後,除了到台灣可以工作之外,也可以到世界各地風力發電風場工作。為避免學生擔心英文門檻而退卻,校方也將開設英文課程,加強參與學程的學生的英文與專業能力。
中鋼公司執行副總王錫欽說,這次的簽訂儀式,代表中鋼全力推動離岸風電在地化,又往前邁進了一步,感謝魏縣長促成此次的產學合作,為台灣未來所需的離岸風電的人才,提供一個搖籃、一個舞台,跟CIP合作開發29號風場,主要的目的是要將在地化產業能量的建構,提供一個操演的舞台,以及成果落實應用的出路。
所以,29號風場的策略及意義與其他風場有所不同,中鋼以人才為本,產業能量的建構也需要人才,希望此次簽訂的合作備忘錄,能培育出未來產業所需的人才,實現風光大縣的建設。
工商 劉朱松
The post CIP、建國科大、中鋼 共同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 appeared first on 中天快點TV.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