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腹不是女人的專利!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教師葉立誠投入塑身衣研究多年,推出全台首本講述束腹歷史的教科書《形體輪廓與束腹的前世今生》,他透過爬梳文獻資料發現,束腹是一個時代輪廓線的代表,西方在16世紀,男性也愛穿束腹,追求呈現倒三角形的唯美體態。
葉立誠與蘿琳亞塑身衣合著並推出的《形體輪廓與束腹的前世今生》,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這本書首度從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影像中,考究上古時期至20世紀,每個時代的形體輪廓建立一套邏輯與概念,譬如歌德時期的銳角三角形,也反映在服裝上;此外,在16世紀,男性的形體輪廓是倒三角形,女性則是圓錐形;至19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時代,所強調的輪廓線則是長條形,而每個時代的形體輪廓代表那個時代的審美價值觀。
葉立誠表示,所有的衣服都是讓身體去膨脹、往外發展,唯有束腹是讓身體內縮,因此在西洋服裝史上,束腹最為獨特。
葉立誠指出,束腹源自16世紀的歐洲,大家過去所認知、傳統硬邦邦的束腹,到了1920年代開始,款式變得很多樣,不再只是著重在腰部,還有包括小腹、甚至從胸部一直延伸至下半身的長版襯衣都有,是束腹的第一次進化。
1930年代由於人造纖維、尼龍的出現,原本硬材質的束腹開始變得有彈性,尤其1940末~1950初期萊卡的出現,讓束腹、塑身衣更有彈性。這種材料的改變可視為束腹史上的第二次進化。
葉立誠說,塑身衣是廣義的束腹,但源自歐洲的束腹卻在台灣傳承了第三次進化。葉立誠表示,蘿琳亞塑身衣跟第二次進化所強調的彈性概念與布料素材不同,他們結合新科技,採用透氣、沒有彈性的無感纖型布料,以達到更完美的塑形效果,也使用傳統束腹的支撐概念,但支條是軟的,穿起來更為舒適,並將過去塑身衣是內著的形式,變成外搭又充滿時尚感,完全顛覆以往,因此將其定位在束腹的第三次進化。
葉立誠也提到,今日時下女性也喜歡穿著束腹、塑身衣,不少女性在產後穿著,為的是調整與恢復身型,另外也有不少人以減肥為目的而穿著塑身衣,相較於服藥或進行醫美手術來瘦身,穿上塑身衣是最安全的瘦身工具。
蘿琳亞總經理莊碧玉表示,今年適逢蘿琳亞技術傳承滿45週年,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能讓台灣本土企業在深厚的束腹文化中,開創歷史、建立經典。
旺報 李侑珊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