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有被困住的感覺?】心理學導師黃啟團:看出人生中的「荒唐假設」,啟動讓生活幸福的成長引擎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有被困住的感覺?】心理學導師黃啟團:看出人生中的「荒唐假設」,啟動讓生活幸福的成長引擎



圖片來源:Pexels

《VO》導讀:

遇到困境的時候,常常會有「被困住」的感覺。3 千多萬用戶的心理學網站「壹心理」聯合創辦人、22 年資歷的心理學導師黃啟團指出:「人生總會活在循環中,不是負循環,就是正循環。」而要如何突破負循環,關鍵就在於你的「信念」。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壹心理」聯合創辦人、心理學導師 黃啟團

春節假期,大多數人都習慣在吃吃喝喝中度過,我也不例外,每年春節期間都有許多飯局,有親戚之間的來往,有同學聚會,也有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相見。有彼此相談甚歡的,也有酒後大吐苦水的。我不愛喝酒,更不會喝醉,在酒桌上都能保持清醒,正因為清醒,所以發現了大家借酒勁訴說出來的苦裡面,基本都有一個死循環或是死結,彷彿陷入了一個死亡螺旋中,無法自拔。

比如,有人因為錢的問題而苦惱。因為沒錢,所以省錢,不敢花錢;因為不敢花錢,視野變得越來越窄,機會越來越少,當然就更賺不到錢,於是只能更省錢⋯⋯

比如,有人因為孩子問題而傷神。孩子長大了,開始不聽話了,父母就想盡各種辦法去加以控制。哪個孩子會喜歡被控制?於是更加叛逆。父母的控制手法相應地就會升級,但結果並不會好轉,因為孩子的反抗也會跟著升級⋯⋯

還有就是夫妻關係的煩惱。夫妻產生嫌隙時,一方總認為是對方的原因,總試圖去改變對方,可是沒有人願意被改變。你越是要改變他,他就越是跟你作對,這樣,嫌隙就越來越大⋯⋯

聽他們聊天,我想到托爾斯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只是在他們各自的不幸中,我又發現了驚異的相似性──他們的苦惱好像都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彷彿身陷泥潭,越掙扎,陷得就越深。

大文豪巴爾札克曾說:「我好累,我要去旅行,只有旅行能讓我放鬆,但是旅行需要錢,賺錢就要工作,投入工作就沒有時間,所以我一直無法去旅行,我陷入了惡性循環,無法逃脫,不得自由。」

看來,大文豪和當下的我們擁有一樣的困惑──旅行的時候牽掛工作,工作的時候幻想旅行,旅行、錢、工作,三者看似毫無關係,其實已經串聯成一個循環圈,我們在這個圈裡早已轉得筋疲力盡。

人生很多困局都有這樣的死循環。面對這些死亡螺旋,我們該怎麼辦呢? 要跳出循環,我們必須先看到循環。 以巴爾札克的問題為例,他的困難是很累,想去旅行,而旅行需要錢,所以他決定努力賺錢,於是他更加努力工作,結果更沒有時間去旅遊,而人也變得更疲憊了。最後的結果是,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不停地循環往復。

這裡面隱藏了一個由困難、決定、行動、結果四個要素組成的循環。彷彿有一根無形的繩索把這四個要素串聯了起來,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個循環圈,就像一條咬住自己尾巴不放的銜尾蛇,首尾相連,無法切斷。

圖片來源:《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文化提供。

我們再以上文提到的沒錢的苦惱為例,他的困難是沒錢,所以決定省錢,行動時不敢花錢,而結果是視野變得越來越窄、機會也越來越少,長此以往,當然更賺不到錢,於是只能更省錢。

圖片來源:《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文化提供。

夫妻關係也一樣,雙方出現嫌隙時,一方就會做出一個決定──改變對方,產生的行動是控制、干涉、說教等。但是,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會心甘情願被別人改變呢?結果必然是爭吵,甚至家暴。所以關係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夫妻之間的嫌隙變得更深。

親子教育也不例外。在孩子教養方面,家長遇到的問題通常是,孩子慢慢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難免有些觀點或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意願。這時候,身為父母很容易就會做出一個決定──改變、控制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隨之而來的行動是干涉孩子的行為,甚至是打罵式教育,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或者從此對父母關閉了心門,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了⋯⋯

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為了解決問題,需要做出決定,然後會按自己的決定行動,而行動帶來的結果又會讓之前的問題周而復始。在這樣的循環裡,系統一旦形成,就會像不受控制一樣不由自主地開始強化,最後發展成為人生的死亡螺旋。如果不能打破這個循環,我們將會繼續在重複的軌道,一遍遍預演已經上映了無數次的失敗。

要如何破局?

面對這樣的循環,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跳脫出來了嗎? 要突破死亡螺旋,首先,要看到死循環背後的假設和信念。

以沒錢的苦惱為例,「沒錢→省錢→不花錢→沒機會→更沒錢」這個循環背後的假設是:錢是省出來的。如果我們能看到這個假設,並且能看到這個假設帶來的結果是「更加沒錢」。

圖片來源:《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文化提供。

當你能清醒地看到這一切時,你就不會傻到堅持一個讓自己陷入困局的信念,也許你會改變信念,換一種活法。如果你願意把關於錢的信念改成「錢是用能力賺來的」,那你的決定就會變成「提升能力」,而行動就會變成「學習和成長」,結果自然就會是「變得有能力」,帶來的效果就會變成「越來越有錢」,而這一結果會進一步強化「錢是用能力賺來的」這一信念,於是死循環就變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

圖片來源:《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文化提供。

而夫妻嫌隙呢?夫妻之間一旦出現嫌隙,就會陷入「夫妻嫌隙→改變對方→干涉與控制→爭吵→嫌隙加深」這一死循環中,這個循環背後的假設是「嫌隙是因為對方的責任」。可真的是這樣嗎?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夫妻嫌隙一定是雙方都有責任,可為什麼我們總想著去改變對方,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呢?如果我們能念頭一轉,從自身做起去改善夫妻關係,那死循環馬上就會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活循環:困難(夫妻嫌隙)→決定(改善自己)→行動(覺察、反省、負責任)→結果(處理關係的能力提升,夫妻越來越恩愛)。

孩子的教養困局又要如何破解呢?我在這裡就不再闡述了,留給各位讀者自己去發現循環背後的假設,並想辦法去扭轉它。同時,希望各位聰明的讀者舉一反三,用同樣的原理,去扭轉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死亡螺旋。

正向循環一旦啟動,人生會越來越好

當生活出現自己無能為力的狀態時,很可能你正陷在死亡螺旋中,這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去喝一杯,用酒精麻醉自己,而是讓自己保持清醒,從困局中抽離出來,去看看、去想想:

這個循環背後的假設或信念是什麼?

信念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自己要的成效又是什麼?

這時你會發現,你一直堅持的想法和你想要達到的成效漸行漸遠,你的人生也像不斷循環的螺旋一樣,陷入了一個怎麼繞也繞不出來的困局。

人生總會活在循環中,不是負循環,就是正循環。 是正循環,還是負循環,完全取決於循環背後的信念和假設。而破局的關鍵是:找出死循環背後的假設,並且想想你要達到的人生效果。 只要你能看到假設的荒唐一面,願意轉換信念,並為了新的人生目標不斷努力與成長,你的人生自然會朝著自己期望的那樣邁進。一念之轉,原來的死亡螺旋,瞬間就會轉變成讓生活更加幸福的「成長引擎」,足以改寫人的一生。因為正向循環一旦啟動,人生一定會越來越好!

找自己推薦閱讀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這裡買

延伸閱讀

【焦慮是大腦想像的恐懼】心理學導師黃啟團:釐清「恐懼」與「焦慮」,不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

【人生下一階段,是買車買房?】心理勵志暢銷作家:「消費排序」與多數人不同,不須自我懷疑

「努力維持正向心態,也總有被刺傷的時候。」結合科學與心理學的幸福習慣:為情緒準備「快樂箱」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由寶瓶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