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25 歲就要開始「防失智」】久坐不動加速大腦「退化」,醫學研究:2 個關鍵讓大腦凍齡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5 歲就要開始「防失智」】久坐不動加速大腦「退化」,醫學研究:2 個關鍵讓大腦凍齡



圖片來源:Heho

(本文經 Heho 健康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防失智要從 25 歲就開始!研究:只有 2 方法可以放慢大腦萎縮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失智」雖然大多發生在晚年,但其實年輕時的習慣,對日後失智的風險影響很大。醫師建議,20 歲開始就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預防失智,該怎麼做才能讓大腦保持「活力」?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林以璿、圖/蘇鈺體

過了 50 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 歲開始更是以每年 0.5%速率萎縮,持續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但許多人並未有所警覺,直到晚年出現狀況,才意識到大腦健康的重要,可惜為時已晚!

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國人的生活形態,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 5 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 WHO 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 6 小時。專家呼籲, 預防失智要從 20 幾歲就養成好習慣 ,才能讓大腦「凍齡」,避免迅速退化。

圖片來源:Heho

讓大腦凍齡 2 關鍵:吃得對、動得多

60 歲之後,人類以每年 0.5%速率萎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 80 歲以上每 5 位就有 1 位失智,而要讓大腦凍齡,吃動睡都要顧好!

良好的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有正向幫助。良好的飲食包括含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較少甜飲、甜食、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等 。含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可刺激腦部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

圖片來源:Heho

久坐不動:認知功能差、大腦不健康

根據 2018 年發表於 PLOS ONE 期刊,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 35 位非失智、45~75 歲的中老年人,結果發現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相關,而該區域主要為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海馬迴的健康。

此外,根據 2016 年發表於 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的研究,針對 3247 位 18~30 歲成人追蹤 25 年,利用三種測試評估語言記憶力、執行能力、反應速度等認知功能後發現, 相較於多運動少看電視的人,少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 3 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較差的機率明顯高出一倍

美國波士頓大學 2015 年研究,針對 1271 名 40 歲成年人追蹤調查 20 年,結果經過腦部 MRI 和認知測驗後發現, 不愛運動的人到 60 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 年輕時若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會讓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變少、退化得更快,認知功能變差,影響到大腦結構

圖片來源:Heho

預防大腦退化該怎麼動?不同族群建議也不同

許多研究顯示,身體只要有活動都有益於腦部健康,包含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改善情緒。許惠玉表示,雖然退休後時間變多,但仍有許多銀髮族不動,原因包含

  • 身體狀況不佳(70 歲以上超過 4 成)
  • 退休就是要輕鬆過日子
  • 沒動力
  • 運動很累

越不動越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提早讓失智症報到。但如何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不同活動量的銀髮族有不同的建議。

虛弱、平時不動的銀髮族:延緩大腦退化,有動就有效

臺灣師範大學張育愷教授引述美國波士頓大學 2019 年發表在 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針對超過 2000 名平均 53 歲的研究指出, 步行及輕度的身體活動(如做家事)就可以增加腦容量、延緩大腦退化的時間 ,有動就有效,且對 50 歲以上、平時不動的人來說,效果更好!

研究指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中,只要每天步行超過 7500 步,與未達的人相比,大腦相當於延緩退化 2.2 年;每天多 1 小時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延緩退化 1.4 年。

臺灣師範大學張育愷教授其 2020 年發表於 Sports Medicine《運動醫學》整合了 33 份、平均年齡超過 55 歲的研究顯示,不管何種性別、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只要有動,都能增加大腦的執行功能。不過, 相對於重複性的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多面向運動型態(如太極拳、瑜珈等)的效益更大

圖片來源:Heho

一般活動的銀髮族:提升認知功能,中等強度運動更有效

張育愷教授指出,雖然長期、規律運動可以增強認知功能,但是美國北卡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 2012 年發表於 Brain Research《大腦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整理 79 篇研究後發現,只做一次的運動也有用。且無論是在運動過程中、運動之後立即測試認知功能,或是在運動之後一段時間才測試認知功能,都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事實上, 只要進行單次、持續進行 20~30 分鐘中等強度(指有點累、喘,心跳和呼吸較平時快)的運動,就能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活化 ,沒有時間運動不再是藉口!

有趣的是,在提升認知功能上,經常運動的人得到單次運動的效益可能更好!張育愷教授說明其 2015 年刊登在 Psychophysiology《心生理學》發現,雖然只有一次的健身運動同時對於體適能較高與較低的銀髮族都有好處,但體適能較好的銀髮族在單次運動後增進更高的認知功能幅度!

圖片來源:Heho

張育愷教授進一步說明,推測當身體有活動,就有助於增加大腦衍生滋養因子(BDNF)分泌,進而保護神經、促進神經生長及傳導、增加腦部血流、保護腦細胞等功能。老化過程中會使 BDNF 下降,進而使認知功能衰退,若進一步惡化更可能成為失智症,因此,增加 BDNF 有助於讓腦部活化,預防或減緩未來失智症的發生。

在運動型態方面,有氧、肌力、平衡等運動,甚至多面向如太極拳的運動型態,都能明顯改善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此外,也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肌耐力、預防跌倒等。

將活動、運動、互動納入日常,每天「+10」讓健康一如往常

許多有健康問題、虛弱、平時不動的銀髮族現階段仍無法運動,針對此族群,許惠玉建議透過「+10 行動」,每天比現在多花費 10 分鐘活動身體,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 保持忙碌、不久坐
  • 利用樓梯上下樓
  • 做家事
  • 看電視時可進行簡易運動和伸展
  • 外出時增加走路、騎腳踏車機會
  • 走路去比平常遠的超市購物
  • 多利用附近的公園和運動設施
  • 參加當地的運動社團
  • 在休息日與家人朋友外出
  • 行走時儘量邁開大步快速行走

許惠玉也提醒尚未邁入銀髮階段的民眾, 因 50 歲過後大腦開始萎縮,需透過運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而運動的另一項好處是能增加社交互動,除了讓運動更加有趣容易持續之外,互動對於大腦和情緒的改善都有幫助,也能增加自信心、滿足感。

想看更多「健康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判斷力下降?記性變不好?】用「極早期失智量表」自我檢測,8 題中 2 題就建議檢查

40 歲以上的人最好要在幾點以前睡?《阿茲海默》期刊研究:「睡眠因素」如何導致失智風險升高

【腹部變大!大腦記憶中心變小】研究:腹部脂肪超標「失智風險」增 39%,醫師教如何瘦小腹

(本文經 Heho 健康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防失智要從 25 歲就開始!研究:只有 2 方法可以放慢大腦萎縮 〉)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