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給自我要求太高而焦慮的你】用 3 種思維習慣,擺脫「我不夠好」的恐懼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給自我要求太高而焦慮的你】用 3 種思維習慣,擺脫「我不夠好」的恐懼



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斜槓青年【實踐版】》,由 圓神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生活中是不是常常會感到焦慮?總是擔心自己不夠有錢、不夠好看、不夠成功。要怎麼走出這種「我不夠好」的負面情緒?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 / Susan Kuang

焦慮,這是一個我們越來越常聽到的詞,它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情緒,幾乎所有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焦慮。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

從本質上來說,焦慮和恐懼其實是同一種類型的情緒,都是大腦感知到了某種即將來臨的威脅或危險而做出的反應。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恐懼通常有具體的物件,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通常知道自己害怕的是什麼。 焦慮則不同,焦慮的物件是模糊的,很多時候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而焦慮,換言之,焦慮是找不到原因的恐懼

那麼,大家究竟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假如我現在給你一張紙,一支筆,讓你把自己心中的焦慮和擔心都寫出來,我可能會得到類似這樣的清單:

害怕做不好
害怕犯錯和失敗
害怕沒有成就
害怕沒有錢
害怕不如他人
害怕被人看不起
害怕家人對自己失望
⋯⋯

這些焦慮和擔心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同, 但其實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共同的恐懼,那就是對「我不夠好」的恐懼 ,比如為什麼你總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犯錯和失敗?因為這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能力就意味著不夠好。再比如,為什麼你總是害怕自己沒有錢沒有成就?因為沒錢沒有成就,就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是不如他人的,是不夠好的。

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有沒有辦法擺脫這種對『我不夠好』的擔心和害怕,讓自己擁有內在安全感呢?」

辦法當然是有的。

經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之所以害怕自己不夠好,本質上是因為害怕喪失地位和價值。其實,這種對價值感的需要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反而還有助於自我發展,要知道,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內在需求,我們才會不斷向上、努力提升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的人。

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需不需要自我價值感,而在於評判自我價值的標準和方式。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自己的表現結果、與他人的對比、他人對我們評價和看法,以及是否達到某種主流標準來對自己進行評判,只有當這些項目都是正面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夠好的,自我價值感才能得到滿足。

為什麼這種方式是有問題的呢?很簡單,因為它依靠的都是我們自己無法掌控的東西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犯錯、不失敗,沒有辦法確保每次結果都是令人滿意、都是成功的,更沒有辦法控制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與看法,而且不管我們有多優秀,這個世界上都一定存在著比我們更優秀的人。

毫無疑問, 當我們把自我價值感建立在那些不可控的結果之上時,自然就會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而一直活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而且一旦結果沒有達到所謂「好」的標準,比如計畫好的任務沒有完成,沒有得到他人的稱讚和認同,或者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等等,頭腦中就會馬上冒出「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的聲音,內心的自我價值感也會隨之降低。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結果,但有個東西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看待結果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夠換一個角度去看待那些所謂的「不好」與「失敗」, 不把它們視為對自我價值的否認,而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把它們與自我提升進行連結 ,那就不會因為暫時的不足和失敗而產生「我不夠好」的想法,也不會總是活在「我是不是夠好」的擔憂與焦慮中,而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在重要的目標上。

當然,這種視角轉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意識地主動對抗那早已根深柢固的自我評判習慣,以及消極的自我信念和消極的思維模式。具體來說,就是要同步訓練三種重要的底層思維習慣: 自我慈悲、成長型思維和主動式思維

自我慈悲

就是要無條件地愛自己 ,放棄自我評判的習慣,學會接納此時的不足,不拿這些不足自我攻擊,或者否定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在遭遇情緒困難的時候,懂得善待和愛護自己。

成長型思維

相信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是一直在發展成長的 ,所以任何不足和失敗都只是暫時,只要願意努力,就能不斷進步和成長,就能朝著想要的方向持續前進。

主動式思維

就是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 都相信「一定有辦法」,並且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的辦法。

這三種思維習慣可以說是對抗焦慮與低價值感的法寶。一旦有了這些積極的底層思維習慣,就不會總是因為自我否定而缺乏自我價值感,也不會總是擔心和害怕自己不夠好,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進步,可以變得更好,面對困難與挫折也不會迴避和退縮,而是想辦法突破,再接著繼續往前走。

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

這裡買

想看更多「紓壓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活成 30 歲最好的樣子】《所有的孤單,終會成為勇敢》: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捨得放棄,就會有所收穫

【對自己要求太高而感到心累?】心理諮詢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與自己和解

【情緒來襲總是煩躁焦慮?】諮商心理師吳姵瑩:你可能在「抹黑情緒」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斜槓青年【實踐版】》,由 圓神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旅行中的「人生哲學」

「要抵達目的地,從來就不只一條路。」前往宜蘭旅行途中的 5 個「秘境旅程」

「重點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前往宜蘭旅行台 2 線濱海「私房旅程」

「人生,不要什麼都自己扛著。」去花蓮玩不要自己開車,搭巴士體驗公路上最美的風景

「看著窗外流動的風景,思緒也是流動的。」搭火車去宜蘭旅行,體驗找個小站下車慢遊的悠閒

「把疲於奔命的行程拋在腦後,重新對生命充滿熱情。」午後再出發,宜蘭花蓮定點慢慢玩 5 個好去處

「當太陽冉冉升起,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宜蘭 5 個看絕美日出的好地方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