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對他有恨的,除了全身掛滿弊案的財團,大概就是在台北市政府地下街做生意的攤商。今天(1/27)電子和平面媒體都報導了「公務員不敢逛地下街,攤商快餓死了,跪求柯 P 給條生路」的新聞,即便沒有直接譴責柯文哲太嚴厲了害公務員不敢逛街、害地下街阿姨沒有錢賺,立場皆以同情攤商為報導切入點: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上任,就傳出每天下午 3 點的 20 分鐘午茶時間要取消,儘管柯文哲說過這是假新聞,但卻已經讓市人員風聲鶴唳,尤其很多地下二樓的攤商說,現在沒有公務員敢先下來吃飯、下午茶也沒空了,業績一下掉一半,說著說著還有攤商難過到一度哽咽。
『希望柯市長給我們一條生路,給我們混口飯吃,我講不出來,我講了心裡會難過。』 紅著眼眶,賣冷凍海鮮食品的阿姨,忍不住對柯市長喊話,因為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三立新聞台》〈「請柯文哲給我們一條生路」市府風聲鶴唳 攤商哽咽求情〉
「業者透露,柯文哲上任後對攤商們的生意影響很大,大家心情都很差,生意至少差 2 分之 1 以上。不過市府員工低調否認,他們稱下午茶時間本來就不會逛地下街。」–《自由時報》〈北市府地下街業者求柯 P 「讓我們混口飯吃」〉
這樣的同情與婦人之仁無異。
我大學時期曾在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實習一個月(時稱「新聞處」),最驚訝的不是公務員效能不彰(這又不是新聞),是上午 11 點半即放飯、吃飽就熄燈午休,還有每天下午 3 點的下午茶時間。
我像個劉姥姥跟著市府員工走進市府地下街,那感覺真的像進了大觀園:台北市政府大樓底下養了一座夜市啊!
想起市府員工普遍性地工作效率低落,再對照著這座並非只有午休時間和午茶時間才鬧哄哄的市府遊樂園,很難不火冒三丈。
過了這麼多年,等到一個鐵腕柯文哲上任整頓,市府員工不敢摸魚了,工作或許也真的多到沒時間逛夜市。而自從傳出「午茶時間」可能要取消後,媒體記者常駐這座遊樂園等著抓「蹺班」的公務員。沒人敢、沒人有時間下樓逛街,攤商仰賴的衣食父母消失了,哭天喊地求柯文哲給一條生路。
但是,
一、這與柯文哲何干?
如同律師呂秋遠近日撰文說的,柯文哲做的就只是一個叫做「台北市長」的工作;百廢待舉,他要求轉速已經慢了很久的市府團隊加快,市府員工會有短期、中期的壓力是可以預期的,但他並沒有取消午茶時間,下樓逛街本來就是行有餘才去做的消遣
——柯文哲這個市長,沒有義務與權力為了保障地下街攤商的生意而下令:今天開始,為了刺激消費、鞏固市府大樓的經濟發展,全體員工下午三點都要下樓,花一百塊買東西。
二、弱者固然有被同情的道理,但市府遊樂園有存在的意義嗎?
攤商生計出問題,並非不能同情攤商,但我們要應該先把眼光拉高思索:當初是哪個天才決定了這個在市府大樓開地下街的天才政策?這個地下街的經營客層到底是市府員工,還是到市府洽公的民眾?
如果規劃上是設計給到市政府洽公的民眾方便消費,為什麼攤商的理解卻是「這棟大樓的公務員才是我的課衣食父母」,當初這個決策是不是忽略了什麼,否則天天出入市府的民眾這麼多,為什麼沒有為這些攤商帶來一點經濟效益?
會不會,市政府大樓根本不需要這樣的購物天堂?洽公的民眾雖多,但是大家來去匆匆,沒有餘裕留下來消費;不像長庚醫院的地下街,因為服務對象是醫療人員、病患、病患家屬,有固定的客人來源,所以不愁生計。
三、媒體不應該助長這種「偽善」的同情
媒體對這則新聞的報導方式,很明顯地,有引導閱聽人去同情攤商的意圖。媒體不是不能引導思考,事實上刺激閱聽人討論、思索新聞議題是媒體的責任沒錯,但是將大眾導向「同情市府地下街攤商」,會導致大眾錯誤解讀了這個新聞議題。
如同頂新集團使用黑心油遭全民抵制後致使頂新員工失業,社會竟出現了一種「頂新員工很可憐」的怪奇輿論一樣。沃草專案經理林雨蒼在議題發生當下,分享了一段文字,他說:
「台灣現在的狀況,許多產業被政府認為『不能倒』而拼命注資(如許多 DRAM 廠),導致這些人才、資本持續卡在經營不善的大公司身上。」
這跟大眾花力氣同情沒有生意做的市府攤商一樣。當我們被灌輸了「這些攤商很可憐『不能倒』,不然他們要吃什麼過活」的觀念,整個社會關注這個事件的焦點就會完全錯置;我們會去怪柯文哲太嚴格了,害公務員都不能休息,沒有人跟攤商「交關」,我們忽略了去思考「市府大樓設置地下街」的合理性。
用這樣子的方式與態度去關心攤商,不叫正義,是偽善。
電視新聞台現在或許正開始如火如荼報導這則新聞,一來這和新聞當紅炸子雞「柯文哲」息息相關,二來台灣人非常有愛心,熱衷於展現正義感,這新聞正是牽動台灣人引發「婦人之仁」 的最好機會……,基於這些不太對勁的原因,讓這則新聞躍上新聞版面——它不是不能被報導,而是,我們思考這則新聞的方式與情緒,不應該是這種錯誤的正義感。
今日平仓大减价: www.freepromo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