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機板產品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整合 USB 3.1 控制器,幾大廠爭相推出小改款產品,以此為賣點企圖重新炒熱買氣。MSI 產品線規劃和各廠大同小異,其中舊有的 Gaming 系列產品都是以晶片組命名,如 Z97 Gaming,而整合 USB 3.1 的小改款產品則是更改為 Z97A Gaming。
整合 USB 3.1,全新推出補齊產品線
▲ MSI Z97A Gaming 6 配件算是豐富,唯獨 SATA 排線只有 2 條,有種不成比例的感覺。
Z97A Gaming 6 在 MSI 的 Intel Z97 晶片組產品線之中,算是款全新推出產品,因為 MSI 在此之前曾推出 Z97 Gaming 3、5、7、9 等型號,唯獨 6 這數字沒有相對應產品出現。即便型號帶點新意,終究是繼承 Gaming 既有設計基礎,其整體規格與線路布局是和 Z97 Gaming 5 比較接近,堆疊如 USB 3.1 等功能變化而來
Gaming 系列產品無論設計或功能,乃至於價位的區隔都頗為鮮明,Z97 Gaming 5 當前參考市場價格為 5,490 元,多了 USB 3.1 的 Z97A Gaming 6 則是 6,490 元。由於兩者設計基礎相仿,主要差異點在於新品堆疊更多功能,因此這 1,000 元左右的價差倒也合理,亦不會令人感到錯亂、難以取捨。
▲ MSI Z97A Gaming 6 乍看下和 Gaming 5 相似。
▲ 電路板背面並未堆砌任何主要料件,不過可以明顯看出音效線路布局做了隔離保護。
MSI 算是最早展出整合 USB 3.1 應用的主機板廠商,所採用設計方案和其他廠商無異,都是配備 ASMedia 製 ASM1142 控制器。Z97A Gaming 6 將該控制器整合於主機板上,並非採用子卡方式設計,而且只提供 Type-C 單一連接埠。就實用性而言,如果能增加 1 組 Type-A 連接埠,無論是數量或應用彈性,都會好過於當前的配置模式。
因應 USB 3.1 Type-C 連接埠占據空間,I/O 背板隨之做了必要的調整,結果是 USB 3.0 只留下 2 組 Type-A 連接埠,其餘 4 組得經由 20pin 擴充埠轉接拉出。目前的新機殼普遍有 2 組前置 USB 3.0 連接埠,因此如果總和 4 組還不敷使用,那麼就得自行購買 20pin 轉 I/O 檔板配件來使用,MSI 並未提供這項小配件。
▲ I/O 背板提供 1 組 USB 3.1 Type-C 連接埠,然而 USB 3.0 只有 2 組,而且並未提供轉接配件。
▲ USB 3.1 採用目前幾乎單一無二的設計方案,也就是 ASMedia 的 ASM1142 控制器。
▲ 左起依序為 SATA Express、SATA 6Gb/s 連接埠,以及 2 組 USB 3.0 的 20pin 擴充埠。
PCIe 搶通道問題小,惟不適合 PCIe x4、x8 介面卡
Z97A Gaming 6 提供相當充裕的 PCIe 插槽,計有 3 組 PCIe x16 與 4 組 PCIe 2.0 x1,因應整合 USB 3.1、SATA Express、M.2 等眾多元素於一體,PCIe 通道如何配置為之關鍵。PCIe x16 通道全數由處理器提供,可配置為 x16、x8/x8、x8/x4/x4 等模式,意味除非你並不重視顯示性能,否則將不適合用來安裝其他介面卡。
至於 PCIe x1 的第 2、3 組,線路布局僅配置 1 條通道,兩者只能選擇其一使用,也就是說 PCIe x 1 有效插槽數量實為 3 組。通常而言,第 1 組 PCIe x16 安裝顯示卡後,緊鄰一旁的插槽本就不大合適再安裝其他介面卡,依此實際應用情況來看 Z97A Gaming 6 這限制,可說是無關緊要。
另外是 SATA Express 與 M.2 只能二選一使用,其線路布局從 Z97 晶片組撥出 2 條 PCIe 2.0 通道(即理論頻寬 10Gb/s),搭配快速切換器(Quick Switch)配置通道,和 PCIe 各插槽之間沒有共享因素干擾。由於 SATA Express 儲存裝置仍然連個影子都沒有,而且和 M.2 的本質用途相同,因此可視為合理的配置。
▲ PCIe x16 插槽通道全部取自處理器,PCIe x1 則是由 Z97 晶片組供應。
▲ M.2 插槽支援 PCIe 與 SATA 規格模組,相容 Type 2280/2260/2242 等尺寸。
音效設計規模較小,但實際聽感並不含糊
內建音效強化方面,Z97A Gaming 6 設計規模與 Z97 Gaming 5 相仿,都遠遠不如 Z97 Gaming 9 AC 那般豪華。在 Realtek 型號 ALC1150 這 HD Audio Codec 基礎下,只提供音效線路隔離、Nichicon 音響電容、Ti 製 OPA1652 運算放大器(標榜可支援 600Ω 耳機)、獨立電源,再加上 Creative 的 Sound Blaster Cinema 2 軟體套件設計。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難以要求這約莫中價位帶的主機板產品,提供直逼獨立音效卡般的用料,乃至於輸出音質表現。話雖如此,實際安裝獨立電源配件與 Foobar 播放軟體,搭配 AKG K240S(55歐姆、靈敏度 91dB/mW)耳機體驗,類比輸出實際聽感說來倒也不俗,相信是能夠滿足多數一般使用者的耳朵。
▲ 音效電路設計規模一般,最大特點是具備可切換獨立電源與獨立運算放大器。
▲ 雙 Ti 製運算放大器搭配 Nichicon 電容,就內建音效而言,已經能提供水準之上的聽感表現。
(下一頁還有:更多功能設計、配置介紹)
迎合網路遊戲趨勢,配備 Killer 網路控制器
其餘零零總總附加功能部分,高速乙太網路維持使用 Qualcomm Atheros 解決方案,是以網路遊戲應用闖出名堂的 Killer E2205,為 Gigabit 10/100/1000MBps 規格。另外對經常拆裝電腦更動配備的人來說,偶爾遇到有些難解的硬體衝突、故障狀況時,可以透過除錯燈號協助快速排除問題點。
▲ Qualcomm Atheros Killer E2205 高速乙太網路控制器。
▲ 除錯燈號平常用途有限,但偶爾碰到問題立即可派上用場。
處理器電源迴路陣仗小,非重度超頻仍然足夠
Z97A Gaming 6 的處理器供電迴路,設計規模和 Z97 Gaming 5 相近,主軸是由 uPI Semiconductor 型號 uP1649 的 4 相電源管理晶片,搭配 uP1951 這款 MOSFET 驅動成構成。至於其他搭配用料依舊,包含鉭質電容、超導磁電感、固態電容等,MSI 以第四代軍規料件做為賣點。
▲ 帶有龍圖騰的散熱片計有 2 組,這是 Z97 Gaming 系列產品的共通特點。
▲ 處理器電源迴路採用 Micro Power Intellect 電源管理晶片與 MOSFET 驅動器。
▲ uPI Semiconductor 的 uP1649 為 4 相電源管理晶片。
▲ MOSFET 驅動器採用 uPI Semiconductor 的 uP1951。
▲ MOSFET 幾乎都是採用 NIKO Semi 的 PK616BA 與 PK632BA。
▲ 記憶體模組電源迴路與 V-Check Point 裸測點。
附加功能軟體齊備,惟獨欠缺整合
Z97A Gaming 6 提供多樣附加功能軟體,Command Center 是用以調整設定時脈、電壓與超頻等組態,ECO Center 則是用來控制風扇、USB 等節能省電項目。此外還有在 MSI 顯示卡經常能見到的 Gaming App,想當然耳,要搭配自家產品才能發揮理想作用。另外還有 Fast Boot 系統快速開機啟動、Live Update 6 等功能軟體,雖然整體功能性不差且操作也算直覺,然而各自獨立缺乏整合是美中不足之處。
▲ Command Center:除了一般設定外,內建 RAMDisk 是個亮點。
▲ ECO Center:省電功能的效用是積少成多。
▲ Fast Boot:搭配 Windows 8 與支援 UEFI 的儲存裝置效果最顯著。
▲ Live Update 6:通用型軟體,亦可支援自家顯示卡產品驅動程式與韌體更新。
▲ Gaming APP:搭配自家顯示卡才能發揮應有作用。
(下一頁還有:更多功能介紹、效能實測、總評)
音效與網路附加軟體,提升使用者體驗
如前面用料部分介紹,Z97A Gaming 6 主打賣點之一是音效與網路,Killer 提供附加功能軟體,能夠用以設定分配頻寬、優先權等條件,減少玩網路遊戲時候的延遲問題。至於內建音效雖然是採用 Realtek 設計方案,不過另外還搭配 Creative 的 SoundBlaster Cinema 2 音效強化軟體套件,虛擬環繞、低頻強化、壓縮音源修復等功能,具有提升聽感體驗的效用。
▲ SoundBlaster Cinema 2:內建功能可以提升音效輸出的聽感。
▲ Killer Network Manager:可自訂網路存取優先權,降低玩線上遊戲的延遲。
實測表現平穩,遊戲玩家輕鬆可上手
效能測試我們使用 Intel Core i7-4790K 處理器,搭配 Crucial Ballistix Sport DDR3-1600 8GB Kit 記憶體模組、OCZ Vertex 4 128GB 固態硬碟、MSI GTX 960 Gaming 2G 進行,所得結果如下列。另外將顯示卡移除並搭配變電壓家量測,於 Windows 桌面閒置待機耗電量約為 21W,執行 Cinebench 顯示效能測試時峰值 73W,而處理器運算測試峰值是 145W 左右。
▲ PCMark 8:Home、Creative、Work 測試項目成績。
▲ 3DMark:Fire Strike Ultra、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測試項目成績。
另外針對 Z97A Gaming 6 所內建 M.2,乃至於 PCIe 通道配置等部分,我們搭配 Plextor M6e 256GB(M.2、PCIe 2.0 x2)進行以下簡測。期間,我們還加入 2 張 PCIe 2.0 x1 規格的 USB 3.0 介面卡,以及 Samsung XP941 512GB(PCIe 2.0 x4,搭配轉接卡安裝於第 3 組 PCIe x16 插槽),盡可能提高主機板 PCIe 插槽利用率。
綜觀而言,Z97A Gaming 6 能夠提供充裕的 PCIe x1 插槽,得以用來安裝 USB 3.0、SATA 6Gb/s 等各式 PCIe x1 通道需求的介面卡。不過由於只有 PCIe x16 插槽能支援 PCIe x4/x8 規格介面卡,但是它又是取用處理器所內建 PCIe 3.0 通道,因此並不適合用來安裝此內規格介面卡。
▲ CrystalDiskMark:左圖 SATA、內圖 M.2。
▲ AIDA64:Z97 晶片組內建 PCIe 2.0 通道使用狀態資訊。
▲ 主機板上並未配置 OC Genie 按鈕,但 BIOS 與 Command Center 軟體內提供虛擬快捷按鍵。
▲ 如安裝長度超過 25cm,且占用 2 個插槽空間的顯示卡,將會對 SYSFAN 3 造成些干擾,組裝時必須留意安裝順序。
產品定位明確,齊備規格為賣相加分
目前和 Z97A Gaming 6(參考價格 6,490 元)定位相同,售價也相近的主機板產品,包含 Asus Maximus VII GENE(參考價格 6,590 元)、Asus Sabertooth Z97 Mark 2(參考價格 5,990 元)、GIGABYTE GA-Z97X-Gaming GT(參考價格 6,990 元)等。這些產品各具有特點,Z97A Gaming 6 優勢在於磁碟介面齊備又內建整合 USB 3.1,如近期打算升級、裝機,是值得加以參考的選擇。
廠商資訊: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4790K
-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Sport DDR3-1600 8GB Kit
- 系統碟:OCZ Vertex 4 128GB
- 顯示卡:MSI GTX 960 Gaming 2G
- 電源供應器:FSP Aurum 92+ PT-550M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延伸閱讀: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Asus Sabertooth X99 主機板現身,USB 3.1、NVMe、M.2 介面一應俱全
獨家旗袍照曝光 大馬正妹明禎賀年
>>> http://www.38today.com/2015/02/blog-post_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