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不過是讀(十二)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不過是讀(十二)



被詛咒的國度

《被詛咒的國度》
相信大部分人聽到柬埔寨就只會想到吳哥窟,或聯想到赤柬統治的一段黑暗歲月。誰對柬埔寨的過去感興趣?未到過這地方前我的確對它一無所知。

二戰前為法國殖民地,二戰後西哈努克為王,到共產思想滲入受波布控製,內戰後到現在的韓森,半個世紀以來人民都活在恐怖歲月中。一如所有人,我無法想像現在這個國家如書中所說,人民活得比朝鮮人更不堪。作者八十年代畢業後便走訪這地方,可說看著它的變遷。他說柬埔寨極權與貪污持續嚴重,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不懂反抗,或者人民不想反抗,因為人們普遍知識水平低落,超過九成人未曾受過教育,個性慵懶,加上逆來順受的民族性,縱使聯合國多次想打破韓森的專政,引入全民投票亦起不了作用。相對一河之隔的越南,經濟蓬勃,靠的是農民肯為賺多點,開發田地,引進機器,於是一塊田一年可有三四次收成。相反柬埔寨就一年只得一次收成,還得祈求好天氣。就是數十年前這微小差距,讓越南越來越富庶而柬埔寨變得貧窮。

讀這些書便可明白,最初國策/民族性一小分歧,便可演變成非常大的鴻溝,造成不能逆轉的局面。到過柬埔寨,接觸過成長的知識型一代,正好引證書末作者的展望,這個國家仍有希望,不過還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改變過來。

列寧的墳墓

《列寧的墳墓》
因為是某年普立茲奬的書,所以看了,不過寫得十分沉悶。本書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寫成,當時作者大概造夢也想不到俄羅斯往後經歷富社會特色的資本主義,又變回極權與西方冷戰。書中訪問許多人,側寫史達林主政的黑暗歲月,當然亦持平記錄了一些仍擁戴列寧、史達林的俄國人,讓讀者知道一個殘害自己數千萬國民的人仍有不少擁護者。

共產黨在所有國家的相似之處是內部鬥爭,清肅異己,柬埔寨如是,蘇聯如是,中國如是,許多人死得不明不白。我想起學校修讀中史時,對近代史總是輕輕帶過,可能認為近代史由滿清、北洋、國民到中共不過數十年,相比中國五千年歷史是九牛一毛,無所謂政治原因。若果你願意相信,那教科書裡的歷史對你來說便已足夠;或者這樣說,若果你全盤接受每天接收的新聞訊息,那實在不需要再讀什麼書。

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

《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
陳婉容修讀政治及法律,數年前隻身走到黎巴嫩、埃及、伊朗等伊斯蘭國家,採訪當地選舉情況。當時氣氛沒現下嚴峻,但可以想像仍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成事。本書的文章從報刊輯錄而成,以地域分為三章,包括阿拉伯之春起源的中亞地區,中東地區,最後旁及香港。庫爾德族人就像猶太人,寄人籬下、受人迫害,一心想建國。中東失去看管的侯賽因,變成什葉派與遜尼派駁火的火藥庫,最近敍利亞戰爭,難民潮湧現,人民蜂擁逃到西歐國家,看書記錄數年前的事件更能感受此刻的無奈。

香港少人修讀政治,更以政治冷感為榮,不少人連巴基斯坦(Pakistan)與巴勒斯坦(Palestine)也搞不清楚,遑論關心中東局勢。但難民潮讓你知道,如今這地球村,牽一髮動全身,再沒有事不關己的國際事件。

ISIS

《ISIS》
於是連帶想了解這個最新的恐佈組織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方安排的管理模式、美國扶植的代理人怎樣將事件惡化。一次大戰後,英美將鄂圖曼帝國支解,分裂成中東很多國家,但沒理會當中的不同種族、宗教、文化衝突,集中支持某些派系,以為透過以夷制夷的方式解決問題,怎料後來被拉登反咬一口。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問題未降溫,阿拉伯之春的埃及也門利比利內戰連連,攻陷敍利亞伊拉克的ISIS又蠢蠢欲動…遠在亞洲的你我似乎仍未嗅到火藥味而渾然不覺。

同級生

《同級生》
這本是東野圭吾繼首本《放學後》十年後另一本關於校園的本格推理小說。十年可以是檢視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單位,而我想到,原來九六年他已擁有這種佈局細密的程度,同時這本小說可看到他所開拓的另一面向,小說不只為服膺故事本身,而是巧妙帶出中心命題,將對社會的關愛溶為一體。書末少有的後記記錄他當年討厭學校老師,尤其高高在上、不容反抗的姿態,我又想到,這不正像現下新世代反抗老一輩?任何人都曾有過這段世代抗爭的日子。如今他應是感激曾有這段歲月迫使他成為這樣一個人。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
許多年前讀過一半,覺得沒趣,看不下去。這次重新翻看,覺得有趣易讀多了,這種筆調與思維你確實想像不到是四十年代的人寫下的文字,而他帶領著一股頹廢風潮,改變往後幾個著名的日本作家。原來是半自傳式的故事,若果是真實的話那樣傳奇的生活總算不枉此生了。自殺五次才成功,大概冥冥中要他寫下這部小說。

到肯亞互相大便的男人

《到肯亞互相大便的男人》
不去旅行的時候我便找些旅行書看。肯亞可以自行前去嗎?原本不打算看九把刀這本,以為是隨便寫,但因為是與其他人合著,又想知道他與其他人會產生什麼化學作用。果然是隨便寫,居然又真的滿是大便的描述,還附有照片。旅行,還是與有趣的人去快樂得多。

天空之鏡

《天空之鏡》
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想了解黎堅惠這個人,死前寫過什麼。她是〈奇洛李維斯回信〉的原型,寫信寫得Madonna回信,在微博看到黃偉文悼念她時才知道。她患癌,離婚,獨自撫養兒子。她是成功事業女性,四十年華,追尋心靈上的慰藉。這本書記錄她到秘魯、波利維亞等高海拔地方,尋求靈修。天空之鏡原來不如想像中易到達,澳洲的Lake Tyrell似乎更為輕鬆。看時我想,這本更像是自我剖白,她似有預感而將什麼記錄下來,根本沒有意圖討好讀者,所以未必能吸引人看。旅行之後第二年她便去世。

不在他方

《不在他方》
陳綺貞這種氣質溢滿的女子,無論寫什麼總要讀一讀。她畢業於哲學系,出了幾張唱片後又跑回大學讀中文系。文字有種詩意的味道,想法獨特,表達手法自成一格。她去過古巴、德法、寫〈旅行的意義〉前還未到過土耳其;最愛的是自己居住的台北城市;終於知道哪幾首歌曾打進她心坎裡。我喜歡這樣閱讀一個人,拼湊出一個輪廓,雖然那輪廓幾近人工。有什麼關係呢,最近才發覺,你以為面具下藏著自己,但其實面具已是你的全部。


更多疯传趣闻: www.mamaktal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