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人生,就是一個克服「選擇障礙症」的歷程!
從選科系、選工作,到選擇伴侶,我們都因為怕做錯決定而煎熬著,到底怎麼克服這種恐懼和迷惘呢?以下就是詳細解答!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丸子
快到畢業季了,可能很多人都糾結過「工作」還是「讀研究所」這道選擇題。
直接工作,可以更快地實現經濟獨立,拔草時也可以少伸手管家裡要錢,但再也睡不了懶覺,加班也可能變成日常。
繼續讀研,能拿到更高的學位,以後出去找工作也更保險,還能再有幾年寒暑假,但相對的也要推遲自己獨立的時間。
反覆考慮,遲遲難以做出抉擇,可能是因為我們陷入了 雙重趨避式衝突 的困境。
什麼是雙重趨避式衝突?
雙重趨避式衝突是指有多個目標,每個目標都對自己有利有弊,反覆權衡拿不定主意。
這個概念最先由社會心理學家卡特勒溫提出,畢業後選擇工作還是讀研就屬於這一種類型的衝突。
事實上,我們一生要面對的雙重趨避式衝突不勝枚舉:
選擇一份高收入高風險的工作,還是一份低收入但很穩定的工作選擇在壓力大但精彩的北上廣生活,還是回到節奏舒緩但平淡的家鄉定居等等…
我們一生中都會遇到這種衝突,但最難解決也最讓人混亂的雙重趨避衝突,就發生在 18-25 歲這個階段。
18-25 歲,成人初顯,衝突、混亂
心理學家阿奈特認為真正的成年人有以下三個特點:
1. 獨立承擔責任(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2. 獨立做出決定(Making decisions independently)
3. 實現經濟獨立(Becoming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而很多人在 18-25 歲時還住在家裡,沒有結婚,工作換個不停,不是一個「滿足條件的成年人」。
所以阿奈特把 18-25 歲這個階段定義為成人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是指 已經告別青春期,卻還沒有進入完全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的過渡時期 。
成人初顯期有五大特點,這也可能就是雙重趨避衝突高發的原因:
1. 同一性探索(identity exploration)
我們以前都認為同一性的形成是在青春期(12-18 歲),而新近的研究發現,直到成人初顯期,同一性才開始形成。
在這段時期中,個體開始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探索工作、學習與愛的慾望比任何一個階段都強烈。
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雙重趨避衝突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儘管過程並不總是愉悅的,但每一次探索都是在為未來的長期選擇做準備。
2. 不穩定性(instability)
成人初顯期是個體的差異性也非常大的時期,人們的身份角色、生活狀態都是不穩定的。可能在讀書、在工作、在戀愛、可能已經成家,也可能都沒有。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概在 30 歲左右,這種混亂不穩定的狀態會得到緩解 ,家庭的建立和事業的初步成型意味著成人初顯期的結束。
而成人初顯期的這種不穩定性,也讓每個人遇到的趨避衝突各不相同,有人還在思考要考研還是要工作時,另一些人已經在考慮要不要結婚生子了。
3. 自我關注(self-focus)
從父母的監控和高考的壓力中解脫出來,成人初顯期的個體開始自己做決定—我想做什麼,我想去哪裡,我想要和誰在一起。
尚且不需要承擔成人後,來自婚姻與孩子的壓力,也沒有來自事業的限制,他們有機會嘗試自己一直以來的「憧憬」。
Gap Year,鄉村支教,留學深造,都是這一階段最常出現的選擇,而當人們開始想要去實現這些憧憬時,雙重趨避衝突也就隨之而來了。
4. 不上不下感(feeling in-between)
許多成人初顯期的個體認為自己可以承擔責任。事實上,他們可能通過工作有了收入,的確承擔了一部分獨立生活的責任,但可能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當面對雙重趨避式衝突時,他們會害怕被自己放棄的那一個決定才是正確的。會下意識誇大這種可能性所帶來的後果,害怕這種後果需要自己承擔。
成人初顯期的個體在面對沖突時,仍希望父母或者他人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
5. 無限可能性(possibilities)
成人初顯期是樂觀主義盛行的一個時期。絕大多數成人初顯期的個體相信他們會比父母生活的更好。
如果幸福是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差距,那大多數的成年初顯期個體會覺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Arnett
如何緩解成人初顯期的衝突?
1. Follow your heart
這句話聽起來很俗套,但可能會是應對成人初顯期衝突的有效方式。
杏仁核在我們的大腦中負責管理情緒。有一些研究顯示,在我們大腦表層褶皺進化出來之前,很多決策都是由杏仁核進行的。
而當大腦表層褶皺進化出來之後,我們進行決策更多的是依靠理性系統。我們舉棋不定,可能就是情緒系統跟理性系統之間的決策結果出現了衝突。
成人初顯期做出的決定,通常會對自己的一生都有持續影響。
在選擇伴侶、事業的發展方向等問題上,如果聽從情緒系統的解決方法,幸福感可能會更高。
(延伸閱讀:二十幾歲你的事業、愛情已經成形一大半了!別相信「人生 30 才開始」的鬼話)
2. 走點彎路也無妨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想在正確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快速實現結果最大化,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犯錯的可能性。
要知道,沒有人可以給你的人生寫出正確答案, 這就是一段不斷試誤的旅程,走點彎路也未嘗不可。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兩個說了等於沒說的建議,但放之四海皆準的衝突解決辦法是不存在的。
而且,如果有一個人,指著一條路,對 18-25 歲時的我說:「這條路是正確的,遇到岔路走左邊,就這麼走下去,一定能成功。」
我會覺得那樣的人生會很無趣吧。
想以《殺鵪鶉的少女》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簡單心理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延伸閱讀:
轉職、分手,「選擇障礙症」讓人好痛苦啊!試試 10/10/10 法則吧!它可以拯救你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選擇。」6 部 TED 演講幫你在人生分叉路口釐清思緒
給迷惘中的你》當你把人生當作一場冒險,選擇就沒有「好」或「壞」之分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為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VidaOrange 的文章,V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
花 5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