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愛情故事裡的倫敦與紐約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愛情故事裡的倫敦與紐約



我在畫圖的時候,對於畫面上有真實的場景是蠻講究的,有時候不小心會有一點強迫症,會收集很多照片後再來發想,但也會依據構圖的需要去做變化,不會百分之百跟照片上長一樣,但前期的這些功課是少不了的,所以每次畫圖花我最多時間的反而是前面的構想。

《相愛是一種循環》的場景跨越了倫敦與紐約兩個城市,倫敦的部分雖然因為待過一陣子還滿熟的,但很多建築物的細節還是需要收集其他資料來補充,紐約的部分雖然我從來沒去過,但好險身邊一些朋友們都有去過紐約,他們提供的照片加上我在 Google 與 Pinterest 等網站上的補助,也讓我拼湊了紐約的樣子。

以下分享繪本裡面幾張場景的設計與他們的真實場景。

 

Waiting for … 我們都擅等待

cover_02

這張插畫是特地為書的封套設計的,其實在把這本繪本的第一張插畫畫出來後(就是下面那張 On the Phone )就打算將那張變成封面,直到七月份在美麗永安生活館聯展的時候,突然腦海裡閃過一個等車的兩個人的畫面,想說是不是應該再畫一個封面呢?但因為展覽要處理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所以還是耽擱下來。直到最近又覺得要趕快畫出來了,不過構思從等公車變成等地鐵。

這張圖的概念單看男女主角的時候,會看出來他們是在等待地鐵的到來,但是兩張合起來看的時候,又發現其實他們彼此在對看,整個情境是在等車,但其實又像是等待緣分,而命運早已將緣分敲敲安排好。

插畫裡的背景分別在倫敦的 Paddington Station 和紐約的 City Hall Station。前陣子又去一次倫敦旅行的時候剛好住在 Paddington Station 附近,就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帕丁頓熊故事一開始的那個車站,我在準備坐車去其他地方的時候看到車站的這個畫面覺得好美,就馬上用相機拍下來了,剛好可以放在插畫裡面。

001

紐約的部分是 City Hall Station,也就是市政廳附近,我沒有到過紐約,所以要畫這個場景的時候在臉書上問了去過或是住在紐約的朋友們,大家都好熱心的把自己拍過的地鐵照片傳給我,但是他們都會先跟我說紐約地鐵沒有很漂亮喔(差點崩潰)。其實紐約地鐵就是很多鋼筋水泥的感覺,本來想說要不要忠實的呈現紐約地鐵的本色,不過後來有一個朋友傳了市政廳站的照片給我,她說這張應該你會比較喜歡吧!實在是個了解我的朋友,市政廳站真的好漂亮,所有的拱形彼此之間交錯,磁磚的顏色也很講究,而且也依據顏色交錯擺放,不輸倫敦的幾個美麗的車站(倫敦也是有醜的車站拉)。

002

圖片來源:npr (http://www.npr.org/2013/04/29/179255482/how-one-family-built-americas-public-palaces)

 

On the Phone 電話中

star_15_003

繪本的第一張插圖,源自於一段對話與一首歌。那時候就很想畫一張在倫敦窗邊講電話的插畫,所以加上我最喜歡的大笨鐘,紐約那一邊就覺得一定要畫帝國大廈,這是源自於一部老電影《西雅圖夜未眠》,電影的場景也是橫跨了西雅圖與紐約,最後男女主角在紐約的帝國大廈相認,這是我對紐約最初的認識,所以決定把帝國大廈放進插畫的情境裡。

不過,有在美國留學的朋友說,這兩個插畫的主角是不是都很有錢呀,都住在大地標附近?我反應是大笑(朋友好幽默),沒錯在這兩個城市從自家窗戶可以看到大地標的住戶真的租金都不便宜,不過我的兩個主角他們都是普通平凡人,但是因為插畫所需情境,所以才這樣安排,他們真的沒有那麼富有喔!

003_02

帝國大廈圖片來源: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9D%E5%9B%BD%E5%A4%A7%E5%8E%A6)

 

Mind the Gap   倫敦地鐵

010

倫敦地鐵有一句很著名的廣播台詞叫做 Mind the Gap(小心間隔),幾乎每個地鐵站也都會寫這個片語,其實是因為倫敦的月台跟火車之間的間隔真的超大的,有幾個會大到一踩空就會掉到鐵路上了,很危險。早期的這句台詞是一位演員的聲音,但最近都改成機器的聲音了,只保留了 Embankment 這一站,原因是倫敦交通局為了這位演員的遺孀的思念,所以才保留下來(背後故事感人)。

005

這張插畫的構圖我幾乎是將原本拍的照片畫進來的,其實試過好幾個角度都不是很喜歡,最後決定還是原汁重現照片上的場景。這張照片是在綠線District line上的Wimbledon station(或是前後兩站有點忘記了)拍的,剛好人不多可以拍到很多細節。

 

Kitchen and Pancake 廚房與鬆餅

013

我在英國念書那段期間不知道為什麼搬了四次家,超累的,後來打包都已經非常熟練。這間廚房是其中我住過的某個家的廚房,擺設也幾乎是一模一樣。我很喜歡這個廚房,覺得使用起來最方便,瓦斯爐跟切菜的地方還有廚具都在很好拿的位置,站在一個定點可以不用一直移動(是有多懶惰呢?),所以決定把它變成愛迪家裡的廚房設計。

006

圖片來源:OverStreet.co.uk/ Hunters Property Group   

 (發現自己沒有拍當時的照片,於是在倫敦房仲網找了類似的)

至於他們在煮的東西是鬆餅,英國人都會過 Pancake Day 鬆餅節,原本是有點類似基督教的齋戒日,大概是復活節的前 40 天左右,不過到後來演變成大家慶祝的節日之一。英國每年都會舉行鬆餅大賽,就是大家要一路用平底鍋翻鬆餅跑到終點這樣,還滿有趣的。

007

圖片來源: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rove_Tuesday#/media/File:EnglishPancakeRace.jpg)

 

Taking a walk 泰晤士河畔的散步

012

倫敦的泰晤士河畔有很多大橋,我最常逗留的點是在千禧橋泰德現代美術館附近,和會打開的倫敦塔橋附近,但我覺得千禧橋沒有很好看,而從倫敦塔橋看不到聖保羅大教堂,後來找資料途中發現很多古代關於倫敦的畫作是畫這一座 southwark bridge,雖然實際上從這座橋看過去聖保羅大教堂其實滿小的,但畫家們用一些意像的方式將聖保羅教堂與這座橋做結合,加上黃昏的時候更是美麗,所以我也在我的插畫裡做這樣的安排。

008

 

New York Bar 紐約酒吧

004

006

在設定紐約酒吧場景的時候,我又再度跟去過紐約的朋友們求救,另外自己也有在 Google和Pinterest 上面找尋照片,發現有的紐約酒吧其實跟倫敦酒吧長得滿像的,所以我也找了一些倫敦的酒吧或是拿我之前拍的照片當作參考。有的紐約酒吧地板都是黑白間隔的,我覺得很漂亮,所以也把這個元素放進插畫裡。

009

我無意間在倫敦逛到的酒吧,大家有發現到什麼嗎?

010

(右)圖片來源:Boutique Hotel NEWS

(http://www.boutiquehotelnews.com/home/blog/2014/7/20/the-changing-role-of-hotel-food-and-beverage/)

(左)圖片來源:Thrillist (https://www.thrillist.com/venue/drink/new-york/bar/locl-bar-nylo)

關於插畫找的資料其實不只這些,不過就列舉出一些比較有背景故事的跟大家分享,覺得都已經有點在製作畢業論文的感覺了,不知道有沒有勾起大家想去旅遊的心情呢?我好想去個紐約呢~~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