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15 歲小男孩教我的國際觀:沒把「語言」當了解世界的工具,學得再好都沒用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15 歲小男孩教我的國際觀:沒把「語言」當了解世界的工具,學得再好都沒用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大家口口聲聲在宣揚的「國際觀」,究竟要怎麼來定義呢?一定要去過很多不同的國家,或是長期旅居國外,才能擁有國際觀嗎?這篇文章為你解答,其實培養國際觀不過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舉動和心態。

(責任編輯:王愉賀)

3 個月前,我在新加坡與友人吃飯時,認識了他的兒子,他雖然是馬來西亞人,但出生在新加坡,也在這裡成長。對這個小朋友的第一印象很不錯,因為他看起來很有禮貌,也有種異常的成熟感,不太像一般的 15 歲少年。

我在跟他的媽媽聊天時,他都很專心地聽,結果在他媽媽跟我說到他們公司在中國這兩年營運狀況很慘、提到紅色供應鏈,又講到工廠管理的問題後,這個小朋友就直接說:「媽媽,你想了解當地工人的基本問題,應該去『知乎』(註 1)一下。」

我這個朋友,顯然不太知道知乎是什麼,但是這小朋友很篤定的繼續侃侃而談下去。他接著講到別的事情:「而且,上次我看見朋友的哥哥與一個從英國來的業務談生意也不對,和英國人握手不能用台灣和中國那種方法,握很久又一直搖來搖去的!」

我很驚奇地看著這個小孩,竟然講出了很多我這幾年跑遍十幾個國家才懂的事,就問他是不是很常出國,才會知道這些關於別國的文化與禮節。

他回答:「我沒有離開新加坡過,但是因為我會英文和中文啊!」他雖然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個「會語言」的邏輯給我,但我想通了。

對於我們,「增加國際觀」常是放在嘴邊的口號、或是出國遊玩的藉口,但這個小朋友,卻真的執行了。

大前研一曾在書中給了國際觀一個清楚的定義:「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

就這個定義,其實很清楚地解釋了「知識」與「觀點」這兩層能力對國際觀的重要性。我想,他已經做到了擁有國際觀的第一層起步: 即是靠自己主動去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 ,而非透過媒體與被動的傳遞,否則就只能得到片面與被別人曲解過的資訊。久而久之,也不難擬出一些自己不同的見解角度,進而演變成觀點了。

他跟我說,因為他會英文,所以在 Google 一樣的資料時,看得懂美國人跟歐洲人的不同解釋與想法,「是跟同樣是講英文的新加坡人,完全不一樣的想法角度耶!」他興奮地說道。

他還說,最近發現很有趣的事,新加坡有非常多的華人,可是他們卻不太懂怎麼跟中國人做生意。因為他看了很多中國內地的影劇,發現中國人講話與思考的邏輯還是跟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華人不一樣。所以每次,他看完一個劇,有些疑問,就去「百度」一下,或上個「知乎」詢問一下。我當時馬上傳訊息,試問一下去中國玩過兩次的弟弟說:「你知道知乎嗎?」他回了兩個問號。

這個小孩看我們聽得起勁,也就沒完沒了的繼續講下去。這時我不禁回想起當年在念大學時,教英文的教授不斷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如果沒辦法認清語言是工具的話,這輩子不論你學了多少語言、學得多好,都不太能幫助到你。

註 1:知乎,中國於 2011 年創立的社會化問答網站。

 

(本文經合作夥伴 換日線 Cross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15 歲馬來西亞小男生教會我的「國際觀」〉。圖片來源:Ben Duchac, CC licensed。)


【VidaOrange 正在徵 社群編輯 唷】

 如果你平常關注職人、寵物、親職、旅遊美食、占星、兩性、下廚、居家裝飾、健康、穿搭潮流、化妝保養,以及影劇議題,歡迎加入 VidaOrange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社群編輯:您的大名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