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對於某些人,或許是你的朋友、家人、情人,甚至是寵物,當他們過得很好的時候,你心裡雖然替他們開心,但卻隱隱有一種失落的感覺;當他們過得不好,而來尋求你的協助或安慰時,你雖然替他難過或氣憤,但心中隱隱有種自己被需要的親密感。
當別人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被需要;當我們快樂的過自己生活時,有可能心中有些罪惡感,隱約覺得自己不應該得到快樂,因為我們感覺到有人因為我們的快樂而不快樂。
這是一種病態的相互依存關係,我們藉著照顧彼此的不快樂,來證明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價值的 ,而當我們在其它地方尋求到慰藉時,我們又感覺到來自某些人需要證明自己被需要的需求,以致於我們一直在互扯後腿。
有些人雖然表面上很受不了自己的朋友一直來找自己吐苦水、自己的家人無法戒掉某些成癮物質(例如毒品或菸酒),或是一直抱怨自己的伴侶像個孩子一樣,但神奇的是,他們都離不開對方。雖然這樣的關係讓人感到痛苦、想結束,但不知道有什麼魔咒,就是讓雙方一直膠著在這個處境下無法出脫。事實上是: 這個照顧者本身也在倚賴別人對自己的倚賴,也就是他對於照顧這個「需要自己的人」也上癮了。
這種病態的互依狀態來自於無法獨立分離,也就是當事者雙方都沒有自己明確的界線,認為親密關係應該是一種黏結。事實上親密關係是一種需要獨立空間的狀態,我們都需要獨立的空間去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享受自己該享有的自由,但當我們無法獨立分離時,就會將黏結狀態誤認為是親密關係,我們就會去控制這個黏結狀態,因為我們必須透過黏結來感覺親密。
這就好像被魔神仔抓走,以為吃的是美食,其實吃的是蚯蚓一樣。我們一直被不健康的關係餵食並且依賴,但實際上這些滋養我們的,都是破壞我們自我以及關係的毒藥。
病態互依如果體現在感情關係中,就會形成下列常見的狀況:
- 一直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沒擔當、工作不好好做、根本不會自理,但還是一直照顧著對方。常跟姐妹抱怨這件事,當姐妹不斷勸她分手時,或許她會在一瞬間下定決心,但往往在男方的苦苦哀求下又心軟復合。在姐妹得知又復合的消息時,她會說:「沒辦法,他真的不能沒有我。」(或是任何藉口,例如「等他還我錢我就會跟他分手,我怕分手他就不還我了」之類的),最後搞得姐妹再也不想理她。
- 當伴侶有了新的生活或新的興趣時,當事者會開始感到不安,覺得自己好像在對方的生命中不再重要,甚至出現不平衡的心情,認為「你的快樂居然不是因為我」。如果伴侶能夠自己給自己快樂,當事者有可能開始找些藉口或原因來攻擊伴侶,試圖讓伴侶變得「不快樂」,或是讓自己有什麼狀況,企圖將對方的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 當伴侶的事業或學業成功的時候,表面上會顯得很開心,但心裡卻偷偷覺得不是滋味,礙於社會道德的束縛與理智的判斷,認為抱有這種心情的自己非常不對,所以也不表現出來。但當伴侶失敗或受挫時,心情卻突然變好,因為有種「對方不會離開我」或是「對方又回來我身邊」的感覺。為了不希望對方離開,心底其實常會有唱衰對方的念頭,但自己不承認或甚至不自覺。
病態的相互依存有很多種存在與表現形式,上述只是舉三個常見的例子讓大家理解。如果我們自己有病態互依的狀況,常會對自己的情緒感到矛盾,不太能理解為何會出現如此不合邏輯的情緒狀態。但事實上這些情緒的存在都很合理,它們只是證明了:「現階段的我們是一個人無法獨立分離,也無法提供自己價值的人。」
在友情中常見的互依狀況是:必須一直找出共同的敵人。 人家常說「同仇敵愾」,當我們有共同敵人的時候,彼此間的親密感也會瞬間增加,產生一種「我們是一國的」的感覺,最常出現在國高中時期的小團體。小團體有個特性,就是「我們大家要一樣」,這種「一樣」的感覺提供了我們歸屬感,進而讓我們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當小團體中的領袖決定要製造出某個敵人的時候,其它人為了這個價值感及歸屬感,往往也會跟進,否則可能就要面臨「你跟我們不一樣,所以給我滾」的窘境。
小團體就是一個明顯的黏結狀態,在團體中的每個人沒有自由表達自己想法的意志,因為表達的內容都必須是符合團體潛規則的 ;在團體裡,也沒有辦法自由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因為當我們的感受與其它成員不同時,我們就會陷入兩難的窘境,如果我們不想離開這個團體,我們就只好扼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團體之中,甚至很難有自我的時間和空間。當你有其它安排,常無法跟其它成員一起行動時,你們的關係自然就會疏離,更別提如果要去約會時,你很有可能直接面臨到其它成員所帶來的壓力,諸如「馬子狗」、「有異性沒人性」、「有了女人忘了兄弟」等等的言語攻擊,讓身處在那個情況下的我們不知所措。
但這樣的意識其實是脆弱的,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真正親密的友誼並不是我們永遠一起去上廁所或到福利社買東西,而是我們彼此尊重,也各自擁有獨立的時間空間去完成自己意志想完成的事物。
在我父親過世以前,我們家有一度是將「父親」作為共同敵人,進而演化成一種非常親密的黏結同盟。那時候的家庭意識是「家人才是最可靠的,其它人都是敵人」,這樣的意識形成了一個非常鞏固而僵化的小圈圈,曾有一段時間我們家是充滿了和諧的。但這樣的狀態在我父親過世後瞬間瓦解,相互依賴的關係開始變質,因為我們再也沒有敵人。你們可以想像成三國時代的蜀吳聯盟,那時候的局勢並不是蜀吳兩國有多交好,而是必須共同對抗魏國的侵略。 但當共同敵人消失的時候,彼此的親密假象開始破裂,其它被忽視的問題開始一一浮現,過度的控制和渴望親密變得非常明顯,這讓我們發現以前「甜蜜的家」根本是個幻覺。
連家人如此重要的關係,都會因為這種病態的相互依存而感到窒息,就更別提愛情或友情了。黏結所產生的親密假象遲早有一天會破碎,否則你從國小到高中都一直跟你去上廁所還有去福利社買東西的朋友,到現在應該是你最好的摯友才對,但你回頭想想,現在聯絡的還有幾人?那些跟伴侶每天黏在一起的情侶,應該每一對都白頭偕老才對,為何我們看到總是分手的居多?
破除病態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黏結狀態的方法是獨立分離。 一個人是否能完成獨立分離有多的要素,絕大多數是來自家庭的環境系統,但即使在過去我們沒能受到非常健康的教育,在我們長大成人後仍然可以想辦法讓自己學習在心態以及各方面上獨立,而非依賴他人的需要以建立我們的自我價值。
認清自己的狀態是脫離病態互依及黏結狀態的第一個步驟,唯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後,我們才有可能試著去脫離。
責任編輯: 王愉賀
(本文經合作夥伴 AWE 情感工作室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親密關係背後的真相-「其實我希望你過得不好」〉。圖片來源:Visual hunt, CC licensed。)
【VidaOrange 正在徵 社群編輯 唷】 如果你平常關注職人、寵物、親職、旅遊美食、占星、兩性、下廚、居家裝飾、健康、穿搭潮流、化妝保養,以及影劇議題,歡迎加入 VidaOrange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社群編輯:您的大名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