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擁有高傳染力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不僅人人擔心自身安危,也有不少人開始疑慮家中的「毛小孩」是否會被傳染?病毒又是否會經由我們每天又抱又親的貓貓、狗狗傳染回人類身上?如果正處在這樣心情中的你,就讓 VidaOrange 生活報橘與你一起釐清問題、舒緩緊繃的神經。
在香港,有隻狗狗檢測出弱陽性?
根據香港官方在 2 月底發佈新聞稿指出,在採檢了一位確診武漢肺炎(COVID-19)病患家中 無相關病症 的「狗狗」的口、鼻、肛門樣本後,發現在其口鼻樣本的病毒測試中呈現弱陽性反應。
此消息一出,讓不少飼主開始擔心自己家中的毛小孩,然而,其實先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根據 CNN 報導 , 「雖然研究仍不確定武漢肺炎病毒可以存活在物體表面上多久,但是它確實可以停留在物體表面。」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央行持續對現金進行徹底清潔以及銷毀有潛在被污染風險的現金。同理可證,「即使貓狗們並沒有真的染病,武漢肺炎病毒也可能因爲確診的飼主的親密接觸而出現在寵物們的身上。」

寵物會感染武漢肺炎嗎?會將病毒傳給人類嗎?
「目前的證據顯示,像是『門把』等無生命的物體對於武漢肺炎病毒的傳播風險還比狗狗還高。」保護動物慈善協會(LAP)的創辦人麥克利蘭在寫給香港主管機關的信說寫 道 。
從《上下游》的報導中可以 看到 ,行政院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在會議上的說明,「香港案例的犬隻檢測結果微弱陽性,並不代表就是有感染,可能是摸到或是沾到病毒而出現的污染。」 不過,香港方面也表示會再進一步觀察是否發病才能確認是否感染,且已將這隻無相關病症的狗狗隔離,並將反覆測試直到結果恢復陰性。
徐榮彬接著表示, 「不論是否為新冠病毒,寵物最怕的是飼主接觸所帶來的病毒,接觸任何東西都可能使寵物沾染到」。就連在 2003 年發生的 SARS,到現在也尚未聽聞有感染貓狗的案例,因此,台灣大學獸醫系教授劉振軒也 表示 ,「狗貓之間的疾病都不見得有共通性,新冠肺炎人畜共通的感染機率非常低。」
不過,如果你還是有疑慮,想要及早開始進行預防動作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貓狗寵物的相關應對措施 Q&A」!
貓狗要戴口罩嗎?關於毛小孩,你要知道的幾件事
1.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網路上看到飼主幫毛小孩「戴口罩」的照片,但是貓狗們真的需要戴口罩嗎?
不用,這樣為毛小孩戴上口罩的行徑甚至會讓牠們不安或是感到驚慌。
行政院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也說明, 「寵物戴口罩是防止牠咬人,重點是我們自己要戴好口罩。」 行政院防檢局局長杜文珍也表示,「你怎麼對家人就怎麼對你的寵物。」如文章上面所述,因為目前寵物感染的機率很低,所以飼主應該要做的事是:回家記得先洗手再碰寵物,或是如果還是不放心的話,就避免在人多的時間帶寵物出門跟注意寵物清潔。
(編按:許多飼主可能會在戶外散步後用消毒濕紙巾擦拭貓狗的腳掌,但也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因為過度擦拭也會導致牠們的腳掌變乾燥。)

2. 目前全球雖無貓狗病例,但如果真的發病確診後,政府是否已有應對措施?如有飼主確診,其毛小孩們的後續照護怎麼辦?
倘若有飼主確診武漢肺炎,其有家人可以協助照顧寵物, 要記得先避免與寵物親密接觸,並在照料時全程配戴口罩、接觸前後勤加洗手。 倘若無親朋好友可以協助照顧的話,則可以 聯繫當地的動物防疫機關 。「絕對不能遺棄寵物,這是違法的。」行政院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再三申明。
那要如何檢驗確診飼主的寵物是否有染病?
首先,要先確認寵物 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若無相關病症先採取居家隔離、持續觀察,且與當地動動物防疫機關保持聯繫即可 ,但千萬要記得做到以上講的幾件照顧寵物時該注意的事項。如果有症狀出現,則先以 通訊或視訊 方式聯繫平時就診的獸醫師進行了解。
目前家畜衛生試驗所也已經擬定相關的檢驗 SOP 流程,按照疾病管制署檢驗人體的相同方式,且與國際檢驗同一規格,雖然萬不得已才會啟用,但另一方面也讓民眾可以在政府有意識的謹慎預防政策下感到安心。
根據 CNN 報導,香港愛護動物協會(SPCA)首席獸醫桂珍 説道 ,「其實在這個人人倍感壓力的時期,與其把寵物當成可能傳播冠狀病毒的犯人,牠們反而能為必須待在家中工作或學習的人帶來身心紓解的好效果。」
「寵物很樂意跟主人待在一起,也能幫助降低人類的血壓跟減緩壓力,而我們也知道『壓力』會降低我們的免疫力。」她接著說。
聽了這麼多專家的說法,飼主們你們是否也稍微放下心了呢?其實,只要做好個人以及寵物衛生,光是在家裡看著毛小孩們就是能帶給我們最好的「紓壓秘訣」了。
參考資料
《CNN》:〈Your pet can’t catch coronavirus. Here’s why one dog tested positive〉
《上下游》:〈寵物會感染武肺病毒嗎?防檢局:全球尚無人畜共通感染案例,暫時減少親密接觸 〉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生活防疫專題
買不到醫用口罩?食藥署:3 類布口罩可擋 8 成細菌,可暫作自我防護使用
【你也長「口罩痘」嗎?】清潔肌膚的方式、夜間保養⋯⋯做到改善痘痘肌的「4 個秘訣」
【如何打造高免疫力、防護體質?】研究顯示:讓免疫細胞保持年輕的「運動關鍵」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