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新加坡新創團隊的後盾,來自願意分攤風險的政府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新加坡新創團隊的後盾,來自願意分攤風險的政府







本文作者鄒文翔(Aaron Tsou),不斷朝科技及新創產業努力邁進。擔任政大創新育成中心商業記者期間,提出「創業觀察系列」報導構想。獨自前往海外國家,訪談創新創業領域人士,並分享征戰國際市場的必要知識。希望運用自身專長,為台灣創業圈盡一份力。


「創業觀察系列」訪談國外的創新創業領域人士,包含政府官員、育成中心、企業主及投資人,分享在其他國家創業的必備觀念及知識,讓更多人瞭解,征戰國際市場前的準備。




哪個國家在經商便利度的總排名,連續超過 5 年榮登全球之冠1 ?甚至在該國成立公司,不消一天即可完成?兩者的答案是新加坡,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獅城。


(圖 /Mohan Belani 提供)


新加坡是一個面積約台北市 2.5 倍大,總人口不及台灣 1/4、甚至沒有天然資源的小國2 。不過,鄰近東南亞的優越地理位置、加上高效能又清廉的政府3 、健全的基礎建設、法治制度及完善的金融體系,新加坡現今卻是亞洲人均 GDP 最高的國家、居四小龍之首4


走在街道上,你會看見豔陽下的美觀建築及公園綠地;若搭乘小船在新加坡河遊覽,則能感受清爽的微風拂面。這座「花園城市」並非浪得虛名,更是全球最理想居住的城市之一5


(圖 / 鄒文翔攝)


在新加坡創業的優勢


科技新聞媒體 e27 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Mohan Belani 表示,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商業及金融中心,具備良好的基礎建設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 (註 6)。此外,政府提供多樣化的輔助及共同投資方案,吸引國際投資人合作。降低資金周轉的難度。


當地創投公司 TNF Ventures 的投資經理 Frank Lee 則認為,許多跨國企業把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相較於鄰近國家,新加坡 B2B(Business-to-business)的優勢更高。再者,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歐美市場接軌,較其他亞洲國家容易。


綜合以上觀點,這也是為何許多瞄準亞洲市場的企業,決定將公司設立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便利的經商環境、良善的基礎建設、法治及金融體系皆是原因之一。其中,政府的角色尤其為重。


(圖 /Michelle Woo 提供)


新加坡政府


新加坡的創業環境,是從政府開始,上往下向民間擴散。由總理主導的研發、創新與新創事業委員會(RIEC),幾乎涵蓋所有核心內閣成員。在此架構下,負責執行國家創新與創業計畫的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NRF)官員表示,RIEC 彙整近 8 成的內閣成員,是因創新創業仰賴教育部及財政部等各部會通力合作,才能做起來。


為打造屬於新加坡的創業環境,政府更推出許多措施獎勵創業。例如,新加坡稅務局(IRAS)針對當地新創企業,提供 Tax Exemption Scheme for New Start-up Companies,為團隊減免稅務;另一項由 NRF 主責的計劃 Technology Incubation Scheme(TIS),只要公司設立在新加坡,並取得政府認同的創投投資,政府會直接認購 85% 的募資金額(最高達新加坡幣 50 萬元、相當於新台幣 1200 萬元),創投可日後再買回政府股份。育成加速器 Plug and Play Singapore 的事業發展部經理 Wayne Soh 說:「等於是政府幫創投分攤大部分風險,創業團隊更可得到所需資金。」NRF 官員自信地表示,新加坡政府並非想打造下一個矽谷,而是找出屬於自己的創業環境。


(圖 / 鄒文翔攝)


一月份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題報導中,新加坡就有一個創業聚落,成功地抓住國際鎂光燈。


創業聚落 Plug-in@Blk71


由政府、企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在 2011 年聯合成立的 Plug-in@Blk71,是參訪當地創業的必經之地。這棟 7 層的舊工業大樓,如今卻是近百個新創團隊、創投及育成加速器的創業聚落。


因每層樓有不同的育成中心及投資者,所以創業團隊可自行選擇育成機構,尋求合適的諮詢。Wayne 進一步說:「不論你的市場是鎖定美國、中國、印度或東南亞,在這裡都能找到育成加速器及投資人的幫助。」


e27、TNF Ventures 及 Plug and Play Singapore 的辦公室就在 Blk71,Wayne Soh 表示,雖有些空間須付費才能使用,但相較在市區租辦公室便宜許多。此外,這裡也有開放空間供團隊免費運用,並定期舉辦講座,邀請進駐團隊相互激盪想法。


參訪期間,碰巧有一場創新工作坊在 Plug and Play Singapore 進行。從泰國、越南、印尼及各地來的新創企業家,當他們分享彼此的事業時,台下不時地傳來歡呼及掌聲。不論從何地而來,各團隊追求事業及目標的決心,有共同的頻率。


但是,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必須要有克服以下困難的心理準備。



(圖 / 鄒文翔攝)


在新加坡創業的挑戰


雖政府提供多樣化的輔助計畫及資金,但外國人並非皆可申請。例如,政府機構 Spring Singapore 的計畫僅開放給當地公民或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Frank Lee 說:「通常得先拿到政府認可的創投投資,或證明新創企業有助於新加坡國家發展,才能取得政府資金。」


至於哪些性質的新創企業符合其國家發展?攤開新加坡政府在 2005 年規劃的「智慧國 2015 計畫(iN2015 Masterplan)」,不難得出是資通訊及網路產業。除此之外,互動及數位媒體、生物醫學、環境及淨水科技至太空產業,也為重點項目。


最後,必須留意在新加坡創業的成本。較高昂的成本源自兩個原因,一是當地員工的工資,高於鄰近國家許多6 。坐落在市中心、提供獨特辦公環境的 The Co 公司總經理 Michelle Woo 分享,「新加坡大學畢業生面試工作時,一般最關心的就是薪水和可以拿多少股份。」二是高物價水準的生活開銷7 。初步估計,Frank Lee 說:「4 位成員組成的新創團隊,平均每個月需花新加坡幣 1 萬至 4 萬元維持營運(約新台幣 24 萬至 96 萬元)。」


前進國際市場


但是,對渴望實現目標的新創團隊而言,新加坡的潛在機會仍大於面臨的挑戰。在新加坡、台北兩地皆有辦公室、創意引晴(Viscovery)公司的事業發展部經理黃心怡表示,因為累積國際人脈的機會更多,所以瞄準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的公司,把據點設在新加坡是最好的後盾。


曾帶領多家網路新創團隊前往新加坡的 TMI 台灣創意工場合夥人許安德(Mark Hsu)則分享,若團隊組成十分國際化,又瞄準的是全球市場,那新加坡十分適合該團隊。當地的創投結構完整,又能接觸到北美、歐洲及日本投資人,後續打進國際市場的機會較高。


(圖 / 鄒文翔攝)


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新加坡一面是擁抱高科技、對經商友善,又容易與國際接軌的環境;另一面則是高度競爭的勞動市場及高物價水平。不過,如 Wayne 受訪時所說:「想清楚來新加坡創業的理由。」這才是關鍵所在。


創業觀察系列報導


揭開奢華面紗,杜拜也是創業天堂

以色列的創業氣魄——別人做的事,我全都可以做更好!



更多手机评测: www.mamaktalk.com. 更多平仓价手机: www.freepromo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