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建築搜秘:打造涼爽技術屋 每月賣國能電力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建築搜秘:打造涼爽技術屋 每月賣國能電力







涼爽技術屋使用鋼架和鋁質天花板建成的屋頂,可減少輻射、容易散熱和防白蟻。「綠建築」是近年來受全球關注的新興建築,來自英國的史蒂芬妮與丈夫10年前便因不適應馬來西亞的「熱情」,又不希望因過度使用冷氣而破壞環境及增加用電量,夫妻倆于是把英國的房子出售,在馬六甲愛極樂區蒂雅拉高爾夫球場,物色了一片土地,建起白色為主的涼爽技術屋(Cooltek),把英國「烤爐原理」的房子改良成「冰箱原理」的綠建築。





自此以后,儘管家裡的冷氣24小時操作,史蒂芬妮夫婦每月電費超低甚至免繳,還可從國能公司獲取額外津貼,只因他們的技術屋,除了使用太陽能,在建築地點、結構、材料乃至選購家電,都注重節能環保的元素。



史蒂芬妮說,她與丈夫當年耗費88萬令吉,物色適合地點打造心目中的綠色建築。從購地、選購建材、構思屋子方向、地面、屋頂等慢慢著手,耗時約一年多時間。



兩人構思的涼爽技術屋,牆面和屋頂以反射陽光的白色為主,這樣一來白天熱氣不易進入,也能加快夜晚散熱的速度。



室內24攝氏度



「我們所選購的都是隔熱建材,如已充氣的混凝土砌塊牆、PVC雙層玻璃窗、保溫層厚的地板和鋁製天花板。這很重要,旨在避免屋內的冷氣流出,讓室內可保持24攝氏度。雖然耗電量不大,但還需使用化石燃料來運作。」



直到2007年,他們向政府申請馬來西亞光伏建築一體化工程(MBIPV)的「千瓦太陽能計劃(SURIA1000)」后,在屋頂安裝40片太陽能板。在該計劃下,政府補助7萬令吉,他們自付5萬5000令吉,雖然花費大,卻一舉多得。



冷氣和熱水器都可用太陽能來運作,每月太陽能板的電力可售賣給國能公司,扣除其他電器所用的電,為我們省下不少電費,也達到環保的目的。



走在這個外形新穎獨特的綠建築,屋內的門窗設計,都是被PVC雙層玻璃窗和雙層橡膠密封,原以為這會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然而,夫婦倆卻巧妙的透過設置在睡房內的特製管子,將屋外叢林的清新空氣引入,讓來自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及能量注入,滿室生香。



「另外,廚房即靠電冰箱那一處,備有一個煙囪,可排出所有家電產生的熱氣,這可是免費的通風器,每月不耗任何電。」



綠房子其中一個要素便是與大自然共生存,他們在屋外挖了一口大池,溝渠銜接管子,下雨時可讓雨水流入。因擔心蚊子滋長,池內養了小魚,長年累月成為昆蟲的棲息地,尤其是蜻蜓。



綠建築獲東盟能源獎



多年來,史蒂芬妮夫婦在「涼爽屋」內接待了來自各地的訪客,藉此讓大家了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建造類似房子。



經過長年努力,他們的綠建築得到肯定,2009年入圍東盟可再生能源項目及獲得東盟能源獎。



史蒂芬妮指出,其屋子外型有別于一般的建築,前門是較短的長方形,中間則是45度,較長的長方形。窗口面向南方和北方,以阻止陽光射入。



「我和丈夫不是建築工程師,這些建築概念主要從英國的屋子、古老的建築設計和現代科技得來的靈感,若擔心資金問題,其實住戶可從簡單的地方著手。



當然州政府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屋業蓬勃發展,如果缺乏規劃,恐將加劇溫室效應,希望發展商日后能以此概念建房子。」



高溫無雨勿 忽視暖化問題



史蒂芬妮的電腦里,收藏過去7年來,用儀器測試小房子溫度的統計表,去年屋外的溫度首次衝破攝氏28度,最低為攝氏26度,室內溫度升至攝氏25度,今年初數月無雨狀態,顯示暖化徵兆,她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史蒂芬妮的丈夫于2年前逝世,家裡的用電量相對減少,目前每月電費平均150令吉,賣給國能公司的太陽能則約200令吉,因此不必繳付電費。



「我認為我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告訴那些有相同目標卻不敢行動的人,可先檢討本身的用電方式,著重高效節能,便能體會到安裝再生能源的意義。」 她歡迎有意了解更多相關資訊的民眾電郵詢問cooltek.my@gmail.com





  • 建築搜秘



更多疯传趣闻: www.mamaktal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