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俯視的餐桌時刻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俯視的餐桌時刻



多年前初訪梵蒂岡美術館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西斯汀教堂,而是拉斐爾室的《查理大帝的加冕》。畫的右下角有位年輕主教轉過頭看著後排,當時我心裡有許多個「他想做什麼?」的想像。就因如此,我一直記得他,即使多年後再訪,那種微妙莫名的感覺仍在。在去年的一場講座裡,作家帕慕克提到,曾有一回他在課堂上說了《Anna Karenina》的結局,引起學生不滿,後來他便要求學生先到 wiki 讀小說摘要,因為他認為,一本書應以細節為先,而非角色和故事。同樣的,故事性的食物攝影捕捉的動人與美味,多數時候來自於細節,像掉在桌上的小麵包屑、灑出來的鹽和胡椒、緩緩上升的蒸氣。這些自然真實的用餐時刻所留下來的風景,正是你的餐桌故事。

然而,餐桌上的細節很容易在俯拍時被放大來看。

一般而言,在家拍照若背景雜又懶得用背景工具,可考慮大光圈。當料理和食器無高度差別,你又想聚焦足夠的料理景象,不妨試以俯拍。有別於近拍或視線角度拍予人的親密感,俯視角度將物體簡化為幾何形狀,在較為雜亂的餐桌能顯出不經意的設計感,可營造出靜謐縈繞的情緒。本篇將幾個在家拍餐桌的要點簡述如下,雖著重俯拍,其他角度亦適用。另,影像不單針對該段落解說,可交叉參考,尤其是構圖線條和留白。

光影氛圍:

有時收到朋友私訊相片抱怨,自家餐桌老是拍不出如食譜書上的質感。以拍攝技巧而言,光源是關鍵,只能有一, 找到主光便好創作明暗氛圍。北向窗子白天都有穩定的非直射陽光,其他位置隨時間變化,挑戰性較高。專業自然光食物攝影師的工具通常只有相機、角架和反光(控光)板。他有的,你也有。反光(控光)板可用黑和白珍珠板(foam board)取代,濾光/柔光則能透過白紗窗簾,甚至將烘焙紙貼在窗上達到效果。

衣服顏色:

拍照時穿的衣服會影響色溫。黑、灰、白等中性色彩有助於食物攝影,特別是近拍,白色補光,黑色增影,灰色掩飾不銹鋼餐具上的倒影。拍攝時,因站在被拍攝物體的正面(即觀者面),白衣補光效果最好。若身上的衣服是紅、黃、橘、紫、藍等,則會反射到食物上。穿鮮豔衣服最速簡的矯正方法是,在胸前繫條白餐巾。類似地,把食物放在地板上拍,會出現偏暖橘的反射效果。其他如牆、道具的顏色同理。後製雖可調整,能做的還是有限,拍前先注意,便無須費時後製。

清晰主體:

不管是整個餐桌或一道菜,先知道主角在哪。然後運用光圈、布光、道具使主角突出,配角不搶眼。單眼拍時,用全手動模式(M),自己決定光圈和快門速度。近拍以料理為主角,遠拍創作氛圍。電腦上看圖總覺與食譜書相差甚遠,其中最明顯的因素是大小尺寸,任何影像一旦放大,氣勢便增強, 而細節裡的質感亦能展現出來。若怎麼拍都不盡理想,就走近拍,只要食物本身夠誘人,便讓它佔據畫面,再佐以簡單的必要餐具即可。

構圖線條:

俯拍突顯餐盤道具的幾何形狀,想像當你從高空俯瞰地面,或看房子的平面圖。用交錯的對角線,來營造畫面的動態感。簡單說,即透過線條引導視覺。如此構圖讓桌上的餐盤看來像是從畫面的上端往下,或從側邊往另一邊延展開來。對角線拍攝的食物照,橫或直看均能呈現大方流暢的美感。刀叉匙筷、長形烤盤、餐巾、桌緣、椅子等等不僅是最能輔助對角線的器具,也是打破餐盤和料理形體重覆的要素。俯拍也挑戰形體的精確度,須注意相機拍攝主體時,能否精準地與背景平行。

立體餐盤:

俯拍時,餐桌上有不同大小和形體的餐盤最是好辦。若差別些微,就在想強調的焦點料理餐盤下方墊個東西,將高度稍提高,之後把旁邊盤子的一 小部份移入主盤下方或緊鄰主盤;又或是將盤子交叉疊起,兩個大小不同盤子疊放。藉由這些方法,即能顯現更多的高低、大小、層次、景深差異。

placement of plates (1 of 1)

層次細節:

細節宛如裝飾,惟務求自然、簡單、真實。舉例而言,麻婆豆腐有賴紅辣椒和(新鮮)蔥末提色;炒菠菜則挑出幾片大蒜放菜上;高麗菜卷切一卷顯切面;芝麻麵在拍之前撒些新鮮蔥花和芝麻。蔥、薑、蒜、辣椒讓食物美味加分,也能在視覺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盡量克制拿書或雜誌入鏡的念頭,除非你有意談該讀物或在社群網站標籤。在用任何裝飾之前,都須先問自己,它與料理的關係何在?William Strunk Jr. 所著《風格的要素)》寫到:「一個句子不該有贅字,一個段落不該有贅句,就跟一幅畫不該有不必要的線條,一台機器不該有沒用的零件的道理是一樣的。 」攝影亦同。

留白畫面:

總有人說要過減法的生活,攝影也是。看畫面時,想想有哪個東西可拿掉,又或怎麼取角度,不讓所有東西全入鏡。留個角落空著,一來簡潔,二來觀者想像力增加,三來影像編輯有彈性。畫面豐富不意謂「滿」,它能由色彩、形體、線條等條件來決定。下次拍照時,不妨試著在一個角落放食物,剩餘的空間以背景(桌面、桌布、地板、餐盤)紋路來滿足;或是,將餐桌上的料理拿掉一盤,把空白納入。

不管多忙,時間一定有的,只要有心,加些堅持,就會有收獲。每天拍一點,即使光不怎麼樣的時候,仍可練構圖。個人風格和品味由自身經驗與視野漸進形成,沒人可以教你怎麼拍出好影像,頂多只能扮演引導的角色,跟你聊經驗,告訴你他怎麼拍。在好的情況下,你頓悟了ㄧ些些,爾後仍有賴自己的消化和練習,尋得自己的聲音。

常見網路雜誌以 Instagram 紅人作品教你怎麼拍。

然而我建議上專業攝影人的網站和 Pinterest,多讀書和看雜誌,有空逛逛美術館、博物館、藝廊,欣賞不同的美學 ─ Giorgio Morandi 的構圖、Emmet Gowin 的情緒、Irving Penn 的簡約、Sally Mann 的抑鬱,Caravaggio 和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光影和顏色,都能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且是很好的生活體驗。


獨家旗袍照曝光   大馬正妹明禎賀年
>>> http://www.38today.com/2015/02/blog-post_332.html

Best Deals today in www.freepromo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