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中國鍍金時代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中國鍍金時代



思辨就是不斷反覆思考,挑戰自己的觀點,放下偏激想法,推陳出新,最重要是,分析那件事前,你必需先了解那件事的客觀要素,想法才能站得住腳。評論現下的中國,必需了解中國前後的一點歷史,正如評價一個人前,必須思考這個人是如何走到這個位置形成眼前這個他才夠全面。
小時沒心機讀歷史,只懂背誦,考試後便忘記得一乾二淨。其實學習如能培養出興趣更容易吸收內容,融會貫通。香港教育制度卻與此方式背道而馳,製造出一個個齒輪好使社會得以利用。唯有自求多福,讀多點書,重新領會中國與香港的演化。當然,選擇讀什麼書已是一種取態。最近網上看到,所謂中立,同樣是一種取態。在這個歸邊社會,中立已變得無處容身。

野心時代

《野心時代》
作者Evan Osnos是特約記者,替New Yorkers撰文。2005年到中國,訪問許多人,記錄到2013年八年間中國發生的事,輯錄成這書。原來他比我大幾歲而已,那段時間他在中國還結識妻子成婚。
一口氣讀的話好像看到中國近年來的變遷之快,中間發生過多少大件事,快得來不及感知便放下,因為更大的事淹沒之前的,變得只能關注當下。作者說,中國經歷了美國曾發生過的事,中國現下有點像1920年大亨小傳中的鍍金時代,一遍紙醉金迷,美國經過一百年才有這等成就,而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目前只用了三十年時間,便追上美國成為第二最大經濟體系。
大概是他作為紐約客的專欄身分,訪問都是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比如林毅夫(後成為IMF首位華人首席經濟師)、龔海燕(開發首個網上配對平台)、李陽(瘋狂英語創辦人)、胡舒立(資深傳媒人)、韓寒、劉曉波、艾未未、陳光誠、小悅悅的婆婆…還有更多名不經傳的人物,一些人在訪問時名字還未如此響亮。他通過他們的故事,側寫中國當前的狀況。不過這本書又能推出國內版,大概有些觀點與中央的主旋律不謀而合,比如說沒有中央就沒有現在的中國。
從一本書回顧中國過去十年,你會驚嘆她是變得如此之快,最容易磨滅記憶便是以新記憶蓋掩著它,一個個當時成為敏感詞的人物事件又一個個消失。
三年過去,2016年,書中那些前瞻又已是歷史,但也像一個個預兆,指向未來的方向,在乎你如何看待。

慈禧

《慈禧》
作者張戎寫過毛澤東,這回寫慈禧,即咸豐帝的貴妃。咸豐死後,伴隨幼兒同治攝政,數年後同治早逝無後,便扶植皇叔兒子光緖繼任,為免積弱的大清受日本吞併,最後毒殺他,結束數千年帝制,將中國交回人民手中。
關於這些歷史我完全忘記得一乾二淨。 大台電視劇正播放慈禧御醫,都是看文獻推測而寫成的故事。過去歷史就是從政者治下的產物,所以每有偏頗的論調。這本我同樣滿腦疑惑,因為在我看來作者將慈禧寫得太好了,一個滿族本身讀書不多的女子,深謀遠慮、大膽、具前瞻性、引用西洋的教育政治模式、廢除纏足酷刑、保住東北日人入侵、推行中國現代化與世界接軌,這些都一一由她掌舵。大概同是女性,作者對她在封建制度下多一份同情,說慈禧總括來說是好心腸,好得不像是一個在封閉世界獨裁的人。
不過作者在英國深造,成為第一位英國大學的華人博士,又得到不少具份量的人支持及給予資料佐證,我想本書是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寫得顯淺、有趣味,是另一特點。
李鴻章為清朝做了什麼,梁啟超、孫中山為復漢是如何投靠外部勢力,袁世凱又是如何冒出來,這本書補充了我一個個黑洞,將原本有些在我腦中只有人物與事件的詞彙串連起來。香港經過南京條約、及後的北京條約成為英國殖民地,於是造就成現在的香港。當時英國國會曾討論應否因鴉片問題攻打中國,而投票稍稍通過而已,若果投票結果不同,香港命運也許會不一樣。最近經常想,某些人的一念,影響後世多麼深遠,而他們當時並不知道。
當時列強意圗改造滿清政府,進行經濟掠奪,今天看來,中國面對如出一轍的情況。至於中國的架構,張之洞康有為等人提倡的…中國做到了,只是換湯不換藥,帝號沒有了,中國人心內仍有個天朝。讀完本書,我明白為何到現在政治局常委仍沒有女性。
怪不得經常有人說所有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更多疯传趣闻: www.mamaktal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