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也許你的爸媽常常說「我這是為了你好」、「我這麼辛辛苦苦把你養大」這些話,也或許你就是常說這些話的父母,但這樣的行為不但沒有好處,還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糟。
以下內容來自《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這本書,作者為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責任編輯:李恬芳)
做子女的常會透過過度承擔起非屬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試圖代替父母解決問題,或滿足父母內心的缺憾,藉以回報父母,或連結著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人們會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呢?
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藉由展示痛苦來獲取關注,進一步操縱別人得為他做些什麼,以補償他內心長久以來未被公平對待的委屈感受。而那些操縱的手段,常常是以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的形式呈現。
常見的情緒勒索有三種類型:
(1)沒功勞也有苦勞
「我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拔長大,寄託全在你身上,你就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聽話一次嗎?」許多父母常會對孩子提起過去撫養子女時的艱苦歷程,期待孩子知所感恩、知恩圖報,而成全父母的期待,正是最好的回報。
(2)一切都是為你好
「我們這是愛你,是為你好!」「爸媽難道會害你嗎?」「如果不是為你好,早就讓你自生自滅去了!」父母的良善動機令孩子不忍拒絕,那份比天還大的恩情,怎能視而不見。孩子總在心裡想著,如果我沒有做到他們的期待,不就辜負了他們對我的愛,也顯得我不夠愛他們,這豈是為人子女該有的態度呢?
(3)後悔了別怨我
「好啊!你追尋你的理想去,到時候餓肚子,別怪我沒先提醒你!」「不聽我們的話沒關係,到時候後悔了,可別回過頭怨我們沒阻止你!」父母說出這類話,顯然與孩子之間的拉扯已到了相當緊張的程度。父母自認為已為孩子做了最好的安排,於是用這樣的話語暗示著自己的責任已盡,對子女已無虧欠。聽在孩子耳裡,總會有一份惶恐,擔心:「父母是否永遠不再理會我了?」也感覺到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結可能就此斷裂。
簡而言之,這些情緒勒索的典型話語,都是透過讓對方恐懼情感破裂、感到愛的匱乏,以及訴諸罪惡感,操控著對方的行為。
首先,你得明白,你的委屈或許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更多時候,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中愛的缺失。愛的缺失所帶來的委屈感受,正是在日後生活中,時時刻刻存在於你的身體裡,不斷地提醒著你「我並沒有被公平對待」的源頭。
我們不需要憎恨那些使我們帶著委屈成長的人,也不需要逼自己去原諒他們。我們只需要去理解他們,如此就好。
這個技巧的效果來自於三個重要成分:「接受」「理解」「重新選擇」。
「接受」,是覺察與承認這份情緒的存在。
「理解」,則是透過停下來重新分析每一句批評的話語中,對自己有幫助與無幫助的部分,因而對他人的批評有了新的觀點。
「重新選擇」,則是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選擇只將有幫助的部分留在心中,獲得學習與成長,沒幫助的部分,就讓它隨風而逝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由圓神書活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Visual Hunt CC Lisenced。)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