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
原文如下:
如果說要找出一種最能代表數位時代的產品
很多人可能會說是電腦、是手機。
但無論什麼電子設備,其實都離不開最重要的輸入工具—— 鍵盤
鍵盤可能更能反映出當今現代生活
即便是在觸控操作的新時代
虛擬鍵盤也還依舊是最受歡迎的輸入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
古老的鍵盤不僅沒有被嶄新的輸入方式取代
反而是更深地融入了我們的文化當中
現在連忘了老婆生日
都不跪洗衣板改跪鍵盤了
似乎鍵盤更能代表現代人的生活
雖然最近大眾對鍵盤的追求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人捨得花上不少錢購置一把高級鍵盤
可無論是文字工作者還是誰
不少人都好奇過鍵盤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模樣
但很多人想不到
我們閉著眼睛都能用得飛起的QWERTY鍵盤
竟是為了降低打字的速度而發明的!
為了讓打字員使用起來更困難
還故意將常用的字母分散開
讓人不得不用孱弱的尾指、無名指來操作
打字員一天使用8小時的QWERTY鍵盤
手指的移動距離長達25.7公里
比半個馬拉松還長
就連按照ABCD字母表排列的佈局
都能秒殺QWERTY鍵盤
究竟為什麼我們還在使用這樣不科學的設計呢?
…
今天,說起鍵盤兩個字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電腦
實際上鍵盤的起源比電腦還要久遠得多
至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最早的鍵盤當然得追溯到打字機的發明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裝置逐漸取代原本效率低下的純手工操作
在文字記錄領域也一樣
當時一位美國的報社編輯肖爾斯想到了一個方法
為什麼不在佈局上做做文章,降低打字的速度呢?
他前後花了6年的時間嘗試了不同的鍵盤佈局
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設計了這套QWERTY鍵盤
QWERTY鍵盤的字母排列看起來沒有什麼規律可循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佈局將所有最高頻的字母都分散開來了
用上這種鍵盤,打字員打同樣的一段話
手指的移動距離比從前長了不少
而且例如A、O、句號這些最常用的按鍵
都被分配給了無名指和尾指這兩個最弱的手指
就算已經很熟悉鍵盤,一段時間後還是會很疲勞
在這個尷尬的佈局下,打字員的打字速度雖然下降了不少
但是故障率卻實實在在的降低了
不過,新的鍵盤依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可能是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的
那時候的鍵盤沒有大小寫切換的功能
要嘛只有大寫要嘛只有小寫
當然也有的直接粗暴地把按鍵數量翻倍
大小寫字母全都放上去
沒有大小寫就算了
還有很多符號需要一些麻煩的巧技才能夠打得出來
比方說最簡單的感嘆號“!”
那時候打字員要先打出一個點“ . ”
然後退格,再補上一個單撇“ ‘ ”
雷明頓公司的Typewriter其實也沒有什麼厲害
但是人家的營銷手段不得不服
首先是Typewriter的品牌名
這幾個字母全在鍵盤的第一行
他們推銷的時候可以很快地打出來演示給顧客看
當然僅僅靠這點小把戲是不足以稱霸市場的
在雷明頓的第二款打字機上市後沒多久
就有發明家改進的打字機的控制桿結構
他設計的打字機,解決了快速敲擊會發生卡鍵的情況
鍵盤再也不會卡鍵,QWERTY鍵盤的存在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越來越多更合理的鍵盤佈局開始湧現
儘管如此,雷明頓也沒有慌張
他們不緊不慢地使出了劃時代的大招—— 免費培訓
那些什麼“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聯網免費模式
人家雷明頓早就玩爛了
那個時候打字員的工作門檻還是不低的
一般人不練上個幾個月都不敢去上班
畢竟打錯一個字母整頁文件就廢了
雷明頓看準時機,給大公司、工廠免費開設打字員的培訓課程
企業們當然不會拒絕
況且還趕上經濟的蕭條時期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很顯然,雷明頓開設的培訓課程
都是基於自家的QWERTY鍵盤的,課程的質量也很高
久而久之,社會上對會使用QWERTY鍵盤的打字員非常認可
並且只招聘這種打字員
事件的高潮發生在1888年,美國辛辛那提舉行的一場打字比賽
一位來自鹽湖城的法庭速記員使用QWERTY鍵盤盲打
用飄逸的指法征服了包括評委在內的所有人
以絕對優勢獲得了冠軍
一時間,QWERTY鍵盤成為了冠軍之選
這個美國的打字機行業都倒向QWERTY鍵盤
幾乎沒有人生產那些使用更高效率更科學鍵盤佈局的打字機
這一回合QWERTY完勝!
來到20世紀,QWERTY鍵盤
已經佔據了幾乎整個打字機市場
可偏偏還有人不信邪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奧布斯特·德沃拉克教授
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鍵盤佈局,足以秒殺QWERTY佈局
這種以發明人命名的DVORAK鍵盤
把實用頻率最高的字母全放在手指的默認位置
還根據單詞的拼寫規律
盡量將容易相鄰出現的字母分開
避免一隻手連續鍵入的情況
使用這種科學的鍵盤,打字者雙手在默認的位置上不移動
能打出至少3000個不同的單詞
而QWERTY鍵盤只有可憐的50個左右
為了證明新鍵盤的合理性
德沃拉克在二戰時期曾訓練過14位海軍打字員
結果令人吃驚,DVORAK鍵盤的鍵入速度比老鍵盤提高了68%!
但很可惜,由於二戰時期物資缺乏
大批量更換新打字機是不可能的
舊的QWERTY鍵盤打字機還能繼續服役的情況下沒必要浪費資源
DVORAK鍵盤的第一次戰鬥,失敗!
時間來到數位時代,以IBM為首的巨頭依舊堅持QWERTY鍵盤不動搖
大多數的廠商也不敢輕易更換鍵盤佈局,迎合市場才是最穩的
重新定義了電腦的蘋果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公司
他們很欣賞DVORAK鍵盤的高效率
因此,在1984年,新上市的Apple II c加入了一項新的功能
可以讓用戶一鍵切換為DVORAK鍵盤(軟件層面)
蘋果希望此舉能逐步將DVORAK推廣開來
淘汰古老且不科學的QWERTY鍵盤
可是事與願違,更換DVORAK鍵盤要付出的成本實在太大了
就算是如日中天的蘋果也無法改變人們用百年養成的習慣
雖然沒有成為主流
但蘋果的系統依舊可以方便的切換為DVORAK模式
20世紀依舊淪為QWERTY鍵盤的天下,再次失敗
一個為了妥協機械缺陷的鍵盤佈局
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延續了百餘年,實在是令人唏噓
其實人類文明的發展很多時候也被種種習慣與標準所約束。
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羅馬戰車的寬度
戰車的寬度又決定了鐵路的標準軌距
鐵軌又決定了隧道的寬度
而隧道的寬度最終限制了火箭的直徑
小小的馬屁股竟然在某種程度上製約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偉業…
QWERTY鍵盤還將統治世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但手機觸控交互的興起是個好兆頭
我們已經可以不付出任何硬體成本
就能更換上全新的鍵盤模式
相信有朝一日QWERTY鍵盤的傳奇終會成為人們的回憶
畢竟,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
via toutiao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