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我以為我們已經能牽手,你卻只把我當朋友。」4 個原則讓你了解你們的親近程度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我以為我們已經能牽手,你卻只把我當朋友。」4 個原則讓你了解你們的親近程度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他和我似乎總是隔著一段距離,我們不是好朋友嗎?或者為什麼我們已經這麼曖昧了,他卻因為我的一個小小肢體接觸就開始躲避?與朋友或是與喜歡的人相處時,我們總希望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卻忽略了兩人對於「親密」的定義有所不同,不希望表現得太積極嚇跑別人,得先知道要怎麼判斷兩人的關係算不算「親密」。

(責任編輯:張舒婷)

對於親密的經驗,我們時常在思索自己要如何判讀所謂的距離,或許對於再熟悉不過的伴侶,這件事情很稀鬆平常,但除了熟悉過頭的伴侶外,或許每個人都會有判讀上的困惑。

總是有人會跟你說,他以為對方認定的關係狀態是這樣的,但進行的當下卻走過了頭,他可能在錯誤的時刻勿以為他的手可以接觸你身體,或是他誤以為彼此已經夠信任了,所以可以把一些過往無法說出口的事情講出來。當然因為錯誤的理解關係的親近程度, 這些在錯誤時機中,所做的錯誤決定,反而讓彼此親近的程度突然倒退,讓人懊悔不已。 當然不是說這種倒退不會再往前了,但事實上這種倒退之所以令人懊悔,是因為自己可能改變了關係的走向,甚至有時候傷害了對方,自己反而對此難過不已。

簡單來說,當我們發現彼此對於親近與否的狀態期望有所落差時,第一時間總是產生那尷尬無比的氣氛。剛好我們常常又不願意把話說太明,把事情表達太清楚,我們總以為神秘一點的氣氛有助於關係的維護,有助於讓對方不會有太刻意嚴苛的期待,但這種說不明白的狀態卻有時常帶來誤會與尷尬,當然尷尬的氣氛如果能夠因此多瞭解別人的想法,而讓大家更勇往直前就好了,但可惜的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換回來的都是一種好像夢醒的拒絕,因為期待落差所產生的一種失落與抗拒,也許別人只把你當成點頭之交,也許你把別人當成可以進一步發展的對象,想想看這種落差所產生的誤會,可能不僅僅是氣氛尷尬,更可能是一種需要時間調適的失落。

當然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親近狀態,我們如果無法準確地判讀的話,我們不僅關係的維繫會有些困難,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回頭想想, 那到底要怎麼判讀自己跟別人的關係狀態呢?要怎麼判讀彼此現在親近的程度到底是多少呢? 如果用尺來量,它的距離會是多長呢?

在判讀這件事之前,或許我們需要先了解看看自己對於親密狀態的定義是什麼,講到定義好像就比較沈重,但事實上,沒你想像的那麼難,想想看,你覺得你自己親密程度的極限是什麼,想想看你現在最需要面對的人,你是怎麼看待彼此親近程度的。問問看你的對象,她如何看待相處,她如何看待跟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待什麼是"舒服"的相處,或是當他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總是怎麼期待著彼此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如果硬是去區分親近或親密這件事情可以從什麼方向去著手思考或是定義,或許你可以考量 Randi Gunther 博士在他的部落格文章中所進行的分類。

第一種親近與否的面向是身體上的親近程度 :這種對於親近與否的想像跟怎麼期望彼此的姿體接觸有關,你認為什麼樣的程度是可以碰觸的,或是用什麼方式碰觸,或是你對於性這件事情能發生的狀態是什麼,而反過來,你跟別人是否能有姿體上的接觸,或許也是一種反映親近程度的判斷標準。

第二種親近與否的面向是情緒上的 :你跟一個人的親近狀態可能不只是姿體上來判斷的,有時候我們會用可以反應或分享的情緒狀態來做判斷, 當你跟這個人相處的時候,你可以展露多少自己的情緒表現,你的喜怒哀樂是否可以分享 ,還是當你有所表現的時候會被忽略或是阻礙,這些你都可以想想看在情緒上你跟一個人的親近程度有多少,而相信越是親近我們越是能夠毫無保留的分享,而不去有太多顧慮的想法。

第三種親近與否的判斷則是來至於心境上的 :除了姿體上,情緒的展露,最直接的就是在話語、想法或是目標上的分享,相信 當你在心靈上靠近一個人時,你可以信任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對事情的意見、或是各式各樣的想像。 這些想法不論是負面或是正面,越親近應該就越能夠自然表達,當然反過來說,當你跟這個人有距離時,你想表達某種想法,或許都會害怕被批評或是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而導致大家漸行漸遠。

第四種則是更深入地對於彼此的靈魂精神的一種親近與否的判斷 :當你在靈魂或是核心精神上靠近一個人時,你會有共同對於世界的想像,可能有共同的道德判斷標準,共同的信仰,或是可以分享的心靈提升活動。或許你會有信仰,然後對你的信仰導師,在靈性有一種親近感,但在上述其他的各種面向卻表現還好。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靈魂精神上的親密與否可以被單獨來討論。當然有時候無話不談的伴侶,也有可能在精神成面有不同的追求。

回到最上頭的親密關係的落差,你可以想像自己對於跟某個人有一種親密狀態的期望,而對方也有自己的期望,而你會希望對方依照你的期望跟你互動,而對方也會希望你依照他的期望跟他互動,當如果期望有落差,我們也期待彼此用一種不疾不徐的方式去減少落差。

但回到自己身上,你又如何看待跟人的親近關係呢?或許在你生活中的每個人你都可以畫出一個座標,來定義這樣的親疏遠近。你希望跟他在姿體上有什麼樣的接觸;你又希望對方能跟你聊到什麼樣的程度,在興趣上分享到什麼,在想法上講到什麼程度呢?而在情緒的分享上你覺得安全的程度,或是開放的程度是什麼;最後在對生活的意義或是世界的想像上彼此共通的程度又是多少?每個人都可以逐一回答這些議題,而你或多或少就會瞭解原來在自己的心目中是這樣期待彼此的親密與否,而或是客觀地觀察現在正在進行的事實,你也可以知道原來我們兩的親近程度是這樣啊!

延伸閱讀

【親密程度小測驗】感情好的情侶可以立刻回答這 21 個問題,你們也可以做到嗎?
要好好經營人際關係的理由:親密的人就像充電器,能拯救你累癱的心靈!
對方靠越近心理越不安?心理學解釋為什麼你會害怕與人變得親密

(本文經合作夥伴 Pinsoul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我們如何判斷跟別人的親近程度呢?〉。圖片來源:VisualHunt。)


★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來  VidaOrange 粉絲專頁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idaOrange 正在徵 社群編輯 唷】

 如果你平常關注職人、寵物、親職、旅遊美食、占星、兩性、下廚、居家裝飾、健康、穿搭潮流、化妝保養,以及影劇議題,歡迎加入 VidaOrange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社群編輯:您的大名

【VidaOrange 正在徵實習編輯~】(兼職)

如果你平常關注職人、寵物、親職、旅遊美食、占星、兩性、下廚、居家裝飾、健康、穿搭潮流、化妝保養,以及影劇議題,歡迎加入 VidaOrange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