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為了科學研究,女博士選擇變性!沒想到新身分讓她登上顛峰…..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為了科學研究,女博士選擇變性!沒想到新身分讓她登上顛峰…..



女博士身心俱疲選擇變性,

隱瞞身份重做科研卻超越了不可能的巔峰,

來看看吧!

經典科幻電影《千鈞一發》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 基因歧視 ”的未來。

基因工程的盛行讓找工作、談感情都變為了基因的配對。

作為自然受孕降生的哥哥能力與“完美”的弟弟一樣出色,但卻受到了整個社會的歧視。

只能倚靠黑市買來的基因身份如履薄冰地朝著夢想努力。

1522828118-7288-1521905622273b7f335804f

《千鈞一發》劇照

在現實世界中,有一位科學家也曾身陷因為生理特徵而慘遭歧視的境地。

只不過,他沒有辦法改變自己與生俱來的基因,只能選擇換掉性別來徹底改變命運。

1522828134-7397-1521905622522e2a98b3416

本·巴雷斯變性前後

他就是201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有史以來第一位公開的跨性別科學家。

原本在實驗室備受歧視的女研究員,因一次變性成為人人尊敬的世界神經科學家。

這算是一個人從她完美蛻變為他的成功,還是屬於一個社會的悲哀?

1522828120-3646-1521905622492a1d64630c1

芭芭拉,1954年出生在美國西奧蘭治的一個普通家庭裡。

她從小就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優異,格外喜歡理科和數學。

雖說她為女兒身,但她一直拿男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性格堅毅。

1522828122-5631-1521905622575d01ca4158c

中學時期,她立志投身於科學領域,夢想考取麻省理工學院(MIT)。

不曾想,她的老師和身邊的同學隨即向她潑了一盆冷水。

諸如M IT幾乎是男人的天下,MIT從未錄過取女生,女生怎麼學得好理科之類的話不絕入耳。

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比男生差,再三堅持下她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被MIT提前錄取了,學習神經生物學。

1522828129-8568-15219056224403807b1cb8a

麻省理工學院

不過,這可不是她通往科學的康莊大道,而是充滿質疑聲的泥濘小路。

每當她在課堂上或是研討會發表自己的觀點,總是會被別人打斷、譏諷。

當她率先解答出一道其他學生解不出的難題時,她得到的不是眾人的掌聲。

而是明知她一直單身的老師轉身嘲諷地問她:“是不是她的男友幫忙解的?。”

1522828127-3449-1521905622501baaa0c457c

就算她是全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卻很難找到一位願意帶領她進行研究的主管。

慶幸的是,這些歧視並沒有讓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是讓她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從而加倍努力。

她定下了自己終生研究的目標:找出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和亨廷頓舞蹈病等神經性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法。

1522828126-2724-152190562244619f78530ad

愛羅斯·阿茲海默第一個報告的阿茲海默症病人

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神經元會逐漸失去功能。

當神經元退化到一定程度或直接死亡後,很多老年人就會出現癡呆,僵硬,行動遲緩等症狀。

隨之而來的是,這些年老的人在痛苦中等待死亡。

1522828128-5359-1521905622549f00840d475

帕金斯森症圖解

一直以來,這些與神經退化的疾病致病機制眾所紛紜,治療的藥物更是幾乎為零。

沒錯,芭芭拉選擇的就是一個科學界知之甚少,又亟待進一步開拓的領域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先是在MIT攻讀完生物學,然後前往達特茅斯醫學院學習醫學。

1522828137-8953-1521905622586537a5cc0f2

達特茅斯醫學院

學成之後,她千辛萬苦獲得了康奈爾神經病院的培訓機會。

在那期間,芭芭拉直接接觸到了這些不幸患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

可眼看著病人們痛苦無助地活著,醫生們卻束手無策,她很是傷心。

於是,她又選擇回到從未平等對待過她的學術界奮戰到底。

1522828130-5812-1521905622966d56821291f

亨丁頓舞蹈症患者

她重新考上哈佛大學的博士,期間還一口氣發表了6篇論文。

亮眼的成績讓當時哈佛的院長都認為她能獲得學校的獎學金。

可評選結果卻是給了一位只發過一篇論文,能力遠遠不如她的男同學。

就算芭芭拉再怎麼看得開,如此明顯的性別歧視恐怕她也難以視而不見。

1522828132-8539-1521905622471c2b5b719df

哈佛大學

熬到博士畢業後,她前往倫敦大學進行研究,並在1993年加入斯坦福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可是不到兩年,還沒能在學術上嶄露頭角的她患上了乳腺癌。

這種有女性“癌中之王”之稱的疾病還曾奪走過她母親的性命。

1522828135-6567-152190562236618290de42b

右為患上乳腺癌患者的乳房

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

這件看起來對女性來說非常殘酷的事情,芭芭拉竟從中鬆開了長期被壓抑著的那口氣。

無獨有偶,她閱讀到了一篇關於如何從女人跨越為男人的跨性別文章。

1522828133-6571-15219056223028c7df4e2f7

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人生還可以有另一種可能。

可是在當時美國學術界,光是做研究的女性地位都如此卑劣了,更別說是從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

這也就意味著,她必須在性別和職業之間做出決定。

1522828135-7573-152190562239923eef2d00d

若是她貿貿然改變了性別,也面臨著她的職業生涯隨時結束的風險。

但她已經不願意在天生的性別差異造成的困擾和歧視中活下去了。

她在經歷過一系列激素治療和手術後,成功變成了一個真正會長鬍子的男人。

1522828146-6180-1521905622417e2965cd546

他隱藏起自己的真實身份,起名叫本·巴雷斯,並對外界宣稱自己是芭芭拉的哥哥。

他在完成一場學術演講之後,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全程講話沒有被人打斷。

1522828140-1336-15219056225773b041e36bf

會議結束之後,他的一個同行還稱讚道,巴雷斯的演講做得真好,他的工作做得比他的妹妹好太多了。

只不過,那個同行不知道的是,這位教授根本就沒有妹妹,這個妹妹只是曾經的自己。

1522828158-3745-1521905622441c8e2ac78e9

在這之後,他的事業真的就平步青云了。

他僅1年就從助理教授晉升為副教授,3年後順利獲得了正教授職位。

本著他對科學的熱愛,他每天樂此不彼地工作18-20小時。

因為他覺得科學非常有趣,有趣到幾乎會讓人瘋狂上癮。

1522828142-8228-1521905622398e0f1b98545

而他也一次又一次地發出了令人震驚的革命性發現,還開創了全新的領域。

一直以來,人們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機制集中在免疫系統、遺傳等因素,但總是無法確定其病因。

巴雷斯認為是大家一開始就忽視了另一個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

1522828139-9601-152190562241905d32da0f7

高爾基方法下顯示大腦的神經膠質細胞

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組成單位之一,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大約是神經元的10-15倍左右。

在此之前,這些細胞被認為只是被動地參與維持神經功能。除此之外,它們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但巴雷斯研究發現它們在神經元形成、發育、成熟和再生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522828143-2547-1521905622407ed73a8359a

看似不起眼的它們不僅有助於大腦功能的發育,還可能會造成疾病。

就比如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某些特殊的神經膠質細胞可能就是罪魁禍首。

思考如何對付這些膠質細胞,也就成了開發藥物治療的新思路。

1522828149-9795-1521905622321fe5fe25dd6

星形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

為此,他還聯合創立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試圖將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轉化為藥物,期待有朝一日能夠成功阻止神經退行性疾病。

如今在他研究的基礎上,已經陸續有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開始出現了。

巴雷斯也因為這些創造性成果在學術上的聲名鵲起,成為了世界神經領域的領頭羊。

1522828144-7183-1521905622536b994abb518

不過,他並沒有止步於此,擁有特殊身份的他開始反思和質問學術圈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

他積極參與平權討論,發表文章駁斥各種學界男性關於女性不適合做學術的言論。

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開創性文章“性別有關係嗎?”。

1522828147-9802-152190562258029a01d9f18

巴雷斯發表的《性別有關係?》

在這篇文章中,他指出變性對自己而言,唯一改變的是他的哭泣能力。

除了沒有眼淚,他的思維能力、學識積累、工作質量等等都從未發生過任何改變。

作為過來人,他深知女性遇到匪夷所思的差別對待時,真的會恨不得立刻變成一個男人。

1522828150-9927-1521905622505af2e9270c9

這樣一來,像花木蘭這樣隱藏性別來逃避歧視似乎也成了她們的一條捷徑。

在18世紀,就有一位外科醫生詹姆斯·巴里一生女伴男裝上戰爭、搞研究,直至死後人們才發現其是女兒身。

1522828153-5479-1521905622446545d638882

左:扮成男人的詹姆斯·巴里,右:其為女兒身

類似巴雷斯這樣,通過一直偽裝或者變性來消除性別歧視的例子其實是非常少的。

大多數女性是經歷一兩次性別偏見之後,便選擇了屈服,甘願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確實不如男性。

不過,也有極少部分的女性能不改變自己的性別,一路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一番成就。

就例如遺傳學天才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因發現基因轉化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522828152-8103-1521905622447b975d21b87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玉米夫人

可即便如此,她們中大多數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瑪蒂爾達效應。

這種效應是指在同一類似的研究工作中,女性所獲得科學成就往往會在她們所在的時代被忽略或抵制,甚至在後來中被除名的現象。

公認的DNA結構發現者富蘭克林生前就從未得到公正的對待,就是最好的明證。

1522828156-2022-1521905622294c213692cf4

富蘭克林

如今,我們看似很少再有女性在科研上遭受嚴重歧視的例子了,反倒是越來越多“女科學家”出現在我們視線裡。

就比如當下最受矚目的“學術女神”顏寧,一個非常值得稱讚的女科學家。

可奇怪的是,當我們談論一個科學家,不是只該談論她的研究工作,為何總是要掛上性別呢?

1522828154-5387-1521905622432b798dbdc7a

科學家:顏寧

不只是性別,人類的基因總會有好壞優劣之分,也衍生出了各種標籤。

雖說科技還不能幫設定最出色的基因,但科學日新月異也讓越來越多的表徵可用來衡量一個人。

而那些看起來無所謂的標籤,也可能會在某一天成為被歧視的藉口。

又或許是歧視永遠都不會消除,只是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科技日新月異,

已將很多不可能都變成可能,

但有人想過後續影響嗎?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