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不只要自製戰機、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夢想,在日前獨立日(Independent Day)的演說中,這位具有高度煽動力的領袖人物表示,他打算加速其太空研發計畫,讓印度繼美、俄、中三強之後,於2022年時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有能力送人上太空的國家。
事實上,具有諸多科學技術人才的印度,在太空探索領域也小有成就。2013年11月,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從位於斯里赫里戈達島(Sriharikota)的薩迪什·達萬太空中心(SDSC),成功發射首枚暱稱為「曼加里安」(Mangalyaan)的火星軌道探測器(Mars Orbiter Mission),進行對火星的探測任務。除了探測器內外全為「印度製造」,耗資大約45億盧比(約19.7意台幣)、僅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十分之一,讓這次的任務成為史上最便宜的火星探測計畫。
但面對總理這番「喊話」,印度智庫IDFC研究中心(IDFC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德赫賈(Vivek Dehejia)卻極度不以為然,受訪時表示,「當全印度仍有1/3的幼童處於營養不良時,如果你有認真做過計算,就會知道『載人上太空』並非當前優先發展項目。未來有一天,當我們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時,屆時就有大把時間與鈔票,足夠供應我們研發這些項目。」德赫賈更直言吐槽莫迪,「想要打敗中國大陸,為何不先從經濟發展方面著手?」
不僅印度國內質疑,就連擁有豐富經驗、美國休士頓萊斯太空中心(Rice Space Institute)執行長亞歷山大(David Alexander)表示,他很敬佩印度的太空計畫,能聚集如此多優秀的人才、在短時間內取得驚人的成功。但要在4年內、以不多的發射經驗完成「載人升空」目標,似乎過於草率和異想天開。就連當年「超美趕俄」的中國大陸,都是在長時間鋪墊與完成4次主要試射後,才能真正作到送人上太空的目標,他擔心、過於草率倉促恐有安全危機。
中時電子報 李靖棠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