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真的要送人上太空了?亞馬遜執行長的火箭公司成功回收飛船!普通人也有望上太空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真的要送人上太空了?亞馬遜執行長的火箭公司成功回收飛船!普通人也有望上太空



火箭藍色起源出任務!

成功的飛出去又落地!

一起來看看吧!

7r3q000p04s52pp5q5n5
北京時間2018年4月30日凌晨1時06分,美國另一家民營太空企業「藍色起源」完成今年第一次火箭和飛船的亞軌道飛行試驗。約11分鐘後,火箭與飛船先後雙雙穩穩落地,宣告本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藍色起源(Blue Origin)成立於2000年,由全球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個人注資創辦,是貝索斯實現個人太空夢想的具體實踐。如今,他通過出售亞馬遜股票,每年向藍色起源注資10億美元。與埃隆·馬斯克吹牛皮不同,貝索斯顯得非常低調、謹慎和踏實。藍色起源的拉丁語座右銘是「Gradatim Ferociter」,意思是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但又兇猛無情。

貝索斯也不是為了自己進入太空玩耍,他也「肩負著」全人類的太空夢想——為地球減負,在太陽系其他地方建立重工業,延續人類文明。早在1982年,年僅18歲的貝索斯在接受《邁阿密先驅報》採訪時就說他想要「在空間軌道上建造能容納200至300萬人的空間酒店、空間主題公園」,這麼做是「為了維護地球環境」。貝索斯透露,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巨大的軌道太空飛行器,最早將在2020年首次試飛。

7r3o00100n2qo0ro751q
傑夫·貝索斯

務實的貝索斯對近期目標定位十分明確,研發火箭、飛船復用技術,在亞軌道高度實現太空旅行——普通人在經過最短為期一天的針對性訓練,就有機會參與11分鐘的飛行,在距離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亞軌道太空包攬美景,體驗4分鐘左右的失重體驗。火箭將垂直起飛,達到預定高度後與頂部飛船分離,火箭自行返回,並通過發動機點火制動在地面回收場上站穩,飛船則利用降落傘結合反衝發動機安全著陸地面。2015年11月23日「新謝潑德」(New Shepard)2型火箭抵達100.5公里的高度並自行返回地面,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抵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可重複使用火箭。之後,這枚「二手」火箭又進行過成功的飛行。

7r3p000p0r70o87rorpq
7r3r000orn9rnn1npop4
最多可乘坐6人的「載人飛船」2號飛船,超大的觀景窗是其最大亮點。(來源:Blue Origin)

「新謝潑德」火箭是以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阿蘭·謝潑德(Alan Shepard)的名字命名。1961年5月5日,阿蘭·謝潑德搭乘「自由」7號飛船進入太空。當時他也只達到大約187公里高的亞軌道,飛行時間僅15分鐘(與尤里·加加林、楊利偉都不能比),這種飛行高度與藍色起源公司太空旅行的定位是一致的。

今天測試的火箭是「新謝潑德」3型火箭,在維護便捷度與熱防護功能上有了顯著提升,能夠更快重複使用。火箭頂部裝載的是全新的「載人飛船」2號(Crew Capsule 2.0)。最大的亮點在於有了大大的觀景窗戶!1.1米×0.75米,接近於普通民用車的全景天窗。藍色起源公司自豪地稱之為「太空里最大的窗戶」(Largest Window in Space)。好吧,真會吹!本次測試還有一位「乘客」,名叫「天行者」(Skywalker)的假人,星戰迷們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它將記錄下飛行全過程中的各項參數。

80n20008n983p0055244
「載人飛船」2號搭載的假人旅客(來源:Blue Origin)

本次發射及回收活動圓滿成功,火箭返回的畫面十分壯觀、激動人心。由於軌道高度、速度與SpaceX定位不同,火箭的重量、動力與獵鷹9號也有差距,回收難度上並沒有那麼高。但從最近幾次試驗來看,藍色起源對火箭回收及復用已經有了相當的把握。在降低航天發射成本方面美國民營航天公司創造了了不起的成就。根據公司的規劃,最早一批太空遊客將有望在2019年成行。

藍色起源的火箭回收與SPACEX有什麼不同?

可重複使用火箭將是未來航天發射的主力軍,是21世紀航天發展的最新變革,目前美國「藍色起源」 公司和SpaceX公司基本鋪平了道路,前幾次測試奠定了重複使用的基礎技術,但要真正實現重複使用,還需要幾年時間。

80n30008o3r27509rq26
在飛行高度和速度方面,「新謝潑德」面向太空旅遊項目,用於亞軌道發射,不會環繞地球。「獵鷹九號」用於發射正式太空飛行器,要進入軌道飛行。比如將龍飛船送入近地軌道,至少要達到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如果是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速度則需達到每秒10公里以上。由於飛行速度不同,火箭返回的速度也不一樣,「獵鷹九號」的返回速度要快得多。

80n4000260p5sr94roo5
火箭回收時,姿態控制和回收精度非常重要。從外形上看,「新謝潑德」的體型粗短,「獵鷹九號」則身材細長。兩者都採用垂直回收方式,長細比越大,控制難度就越大,因此「新謝潑德」的姿態控制相對容易。另外,「獵鷹九號」要求落在海上回收平台上,位置精度要求達到10米以內;「新謝潑德」是落在地面,在設計上對著陸精度要求沒有那麼高。

在著陸速度控制方面,新謝潑德火箭在靠近地面時,8個「剎車裝置」將其下降速度降至每小時622公里;而後火箭外部的鰭狀裝置幫助其調整姿態,速度降至每小時192公里;距離著陸點上空1500米時,火箭對準著陸點,發動機點火反衝,著陸架展開;到距離地面30米處,火箭速度已降至每小時7.1公里,最終安全著陸。

科技又進步了!

要完美落地真的好困難啊!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