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大專青年探訪緬甸台商 瞭解他們家的認同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大專青年探訪緬甸台商 瞭解他們家的認同



2年前,一部描述緬甸挖礦者的紀錄片,記錄了緬甸挖礦者的付出與執著,讓淡江大學英美語言文化學系的滕貞雅留下震撼的印象。滕貞雅與學妹簡沛榆兩人展開緬甸台商的探訪之旅,希望了解身處異鄉的他們在「家的認同、情感認同及宗教認同」上的衝擊與反思。

為鼓勵青年走出台灣,教育部青年署推動「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鼓勵學校結合課程,引導學生依課程結合專業,自主規畫赴國外壯遊體驗。自103年推動迄今,青年署已補助超過2000名青年學子赴國外進行體驗學習。

受到緬甸挖礦者紀錄片影響,滕貞雅對這些離開家鄉,勇闖異國商場,到緬甸闖蕩的台商們,湧出許多好奇:「在他們的心目中,台灣是否仍是他們的家、他們的避風港?又或者台灣已成為他們的商業跳板、經商的中繼站?」

滕貞雅與簡沛榆探訪緬甸台商時,最初遭到無數訪談對象的婉拒,後來她們聯繫上在緬甸的第一大城-仰光開設De Mart複合式商店的梁先生,他是第一個成功在緬甸引進扭蛋機、冰淇淋機及珍珠奶茶的台商。

訪談中,梁先生提及雖然擁有經商的背景,但在一個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地方引進台灣的商品,還需要在地人的牽線和忠實的建議,雖然也時常思念台灣,卻也不捨與身邊的夥伴多年的革命情感。

滕貞雅從梁先生的敘述中,了解到迥異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使人們的生活態度及想法悄悄地在被改變中,而那種在異鄉與夥伴共同奮鬥的情感牽絆,已慢慢轉化為梁先生對所生活土地的認同。

梁先生說:「曾幾何時,地址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家的表示,真正的家,在我的心裡。」這句話,讓滕貞雅重新看見與傾聽文化認同的意涵,也為最初的疑問找到解答。

此外,滕貞雅也想了解在這個9成人民都信仰佛教的國家,佛教精神如何影響緬甸人的生活?透過在地觀察,滕貞雅了解到由於佛教思想深植緬甸人心,緬甸人在待人處事上非常的善良,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卻仍然過得簡單又實在,有一顆容易滿足的心,並且不吝嗇於幫助他人。

滕貞雅與簡沛榆因緣際會拜訪了當地的僧侶小學,一位由政府單位退休後繼續任教於僧侶小學的資深英語老師,熱忱介紹她的工作內容,滕貞雅發現當地相當缺乏能教孩子們英語的老師,也讓本身主修英文的滕貞雅,默默的萌生出想到當地教書、服務孩子們的志向。

中時 林志成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