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野蠻的美麗》爵士鋼琴家陳若玗:「爵士就像人生,你要知道所有的規矩,然後一一打破。」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野蠻的美麗》爵士鋼琴家陳若玗:「爵士就像人生,你要知道所有的規矩,然後一一打破。」



直覺覺得你的內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一位備受美國爵士樂界尊崇的貝斯大師藍吉·沃克(Reggie Workman)曾這樣形容來自台灣的爵士鋼琴家陳若玗。

內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 是什麼概念?看起來抽象,但是當你聽到陳若玗的鋼琴演奏,或聽陳若玗聊音樂時,也許能立刻感受了解貝斯大師沃克說的那股 fire 與 drive 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從古典跨到爵士的人生大冒險

陳若玗在台中出生,目前旅居紐約,2010 年成為首位獲選為世界名琴 史坦威國際藝術家 (Steinway Artist)的台灣爵士鋼琴家。她從五歲就開始接受古典音樂訓練,中學時懷著對音樂的夢想、當然還有對未知環境的忐忑飛到紐約,進入世界競爭的茱莉亞音樂學院主修雙簧管及鋼琴。後來拿到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育博士後,她做了一個人生中的大冒險,決定從古典領域投入一心嚮往的爵士樂壇

她演奏爵士樂時散發的魅力,讓曾入圍葛萊美獎的鋼琴鬼才山姆‧亞黑(Sam Yahel)出馬擔任製作人為她錄製個人首張三重奏專輯 意亂情迷 ,並大讚她:「我必須說她是我見過最具天賦也最有抱負的樂手之一。擁有古典樂手的獨特背景,加上創意不絕的不懈熱情,使她成為同輩當中罕見的優秀樂手。 」2011 年台灣索尼音樂(Sony Music Taiwan)更與她簽立專屬藝人合約,同年發行 殘缺的靈魂 受到歐美日媒體肯定 ,2014 年再發行第三張創作專輯《陌生人 》。

看完上述陳若玗的經歷,或許直覺得她的音樂生涯一路順遂,但陳若玗提到當年進入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 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主修爵士鋼琴的兩年歲月苦笑說,「大概是我這輩子最戰戰兢兢學音樂的兩年。」

內心有一種想要知道 What If

陳若玗知道一切將從零開始,第一學期就遇到學校的鎮校之寶貝斯大師沃克,「記得他老先生開學時會巡所有教室一輪,聽聽大家的程度, 我真希望他不要注意到鋼琴,希望被他聽到時是進步後的自己 ,反正我鋼琴前面有一堆管樂器跟吉他擋著我,應該不會不小心被掃到。」

但陳若玗還是躲不過大師的眼睛,沃克突然點名說,「那位躲在後面的新面孔鋼琴手,你的觸鍵不錯,你明天中午有課嗎?」陳若玗從此開始換班接受大師特訓,這畫面是不是讓你想起了電影 進擊的鼓手 》裡的場景?

「從此之後,我每天幾乎是早上六點多就會驚醒,爬起來練 12 keys,一首曲子如 “rhythm changes” 要有辦法隨時用 12 個調詮釋,他老先生每次都會抽三個調,但速度 300 以上,讓我隨時都處在自己今天又很 丟臉 的狀態下, 很想跟他說我真的有練琴,但一到現場拍子速度這麼快,我的臉總是在漲紅之下度過 ,」她回想當年。

「一學期過後好像突然比較進狀況了,有一天我下課後問他,當初我程度那麼差,為什麼會給我那麼多的機會?」陳若玗就是在那時候聽到老師沃克對她說:「沒為什麼,就直覺,覺得你的內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然後老師 說完就很酷的走人了。

我好奇地問陳若玗認為當年老師說她內心有的那份 fire 跟 drive 是什麼?「可能 是我一個想要自我突破跟打破格局的一股力量吧,想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我知道自己如果願意安逸,是可以安穩過的比較舒適的,但我就是內心有一種想要知道 What If,我很想知道,走出舒適圈,我到底有什麼能耐?」

爵士樂其實很像人生

有人說「爵士即興」就是隨性彈呀!陳若玗笑笑但認真的說:「 爵士樂並不是亂無章法的亂彈,爵士是一種培養過程,你要知道所有的規矩,然後一一打破 。就像是現代畫,不了解的人可能以為是隨心所欲的亂畫,但每個藝術家的養成你會知道他的脈絡,你學了武功後真的要突破,有一種內化需要打掉重練,或整合或重建,也有可能到最後需要自廢武功,也許又是另一個境界。」

陳若玗在 2014 年發行第三張專輯《陌生人》之後,旁人看來陳若玗正處在音樂事業高峰 ,但她 內心卻陷入了人生中長達三年的低潮。 「低潮應該是藝術家非常容易會遇到的事,尤其身處紐約,紐約是一個不大容得下一般般的藝術家,因為這是一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城市,你真的很容易遇到比你更有才華也正在吃苦的人,而我自己因為對自己非常要求,所以不自覺,會不停的想到下個階段,過去得失心比較重,總覺得一陣一陣,但這城市真的太逼人,你很難不沮喪

陳若玗在低潮時曾經試著說服自己:「就當個麻木的平凡人。」好一陣子不跟樂手們聯絡,也不聽音樂,希望腦裡沒有聲音。「坦白說,我知道自己莫名的叛逆跟奇怪,我一直想,我想要到哪一天,由我的內心渴望發狂地想再做音樂。 我是一個誠實的人,當我失去熱情時,我不想要假裝還有模有樣,我寧可讓自己武功全廢,或甚至讓自己或全世界都對我失望,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有機會重生。 我知道我講的比較激烈,但確實重生要力量,有時需要破壞,才有辦法重建。」

有時候,重建重生的那個 moment ,會自己就這麼迸出來。2018 年陳若玗的心境大轉變,錄了一張整張都非常「做自己」的爵士鋼琴三重奏專輯 《野蠻的美麗》

《野蠻的美麗》的創作靈感來自於陳若玗參觀了已故英倫時尚設計鬼才亞歷山大麥昆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名為「野蠻之美」的紀念展,從頭到尾秀場給予的震撼,讓她感動到淚流不止。

「在音樂層面上,我總是想要表達出自身的脆弱、戲劇性、頑皮卻十足強而有力的情感。麥昆剛柔並濟地創造 一個全能女戰士的形象,雖女性化卻強而有力! 陳若玗以「野蠻的美麗」當主軸,曲風看似高冷迷離、帶點冷冽神秘及性感的氛圍,但聽完整張專輯,你會感受到一顆外冷內熱的內心世界,身處在紐約看似繁華的大都會裡,似有距離有些武裝的都會女性,卸下盔甲下的不同面向。

我以前會想,是不是外表要收斂女性特質不要太女人。 我在紐約的爵士環境大多是男人,為了讓自己更像 hard core 的樂手,我以前會想要不要太女人,但 現在這個階段我不會管這些了,我覺得身為女性我漸漸在一種比較放鬆一點做自己的階段,比較放膽玩,隨心所欲地去呈現自身的各種情緒跟面向,我找尋到自己內心深處和麥昆的審美觀、黑暗浪漫主義有著共鳴點 。我同樣尊敬他如何挑戰被商業和消費者操控的時尚產業中,仍能誠實做自己的穩住藝術大師的崇高地位。」

睽違樂壇將近五年,陳若玗說出內心最直白的感觸,「觀看這個世代社群跟音樂免費串流對這世界的變化,好似毒藥也似糖霜,好像很廉價的讓人距離拉近,但卻也把人與人的距離拉的更遠,即使音樂家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但我們還是不斷的創作及錄音追求理想,某種層面像是在免費的挖空自己,但 我內心願意去相信,人性中還是帶有那麼一點浪漫純真,你還是可以相信美好的事物,盡所能的去追尋,是可以為這個世界留下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

若玗在爵士樂中體會的「人生哲學」:

「人生無法選擇完美的開始,但你可以化險為夷,你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曾經聽過一場我永生難忘的 Brad Mehldau 爵士鋼琴家獨奏音樂會,整場因為我自己是鋼琴家,我知道他那天的狀況沒有那麼好,從第一首到最後第二首,我知道差不多就這樣了。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他是大師級的,但你知道他可以到更遠的境界,但因為牽扯即興,你知道就像生活一樣,有時 today is not the day

但他彈到最後一首時,他不停的試驗不停的即興鋪成,顯然他還沒有宣告 today is not the day,突然間, 就在最後幾分鐘,他的即興演奏突然轉到了另一個境界,我突然眼淚飆出來 ,我回頭看我學設計的朋友,他不懂爵士樂的,但他也突然眼眶紅,轉頭問我 :我聽到了什麼,好感動,但我不知道怎麼了。

從一場我一直覺得今天應該不是他的日子,如果是我可能覺得差不多要了結了,但最後的那幾分鐘,卻是讓我學到人生最重要的課,也變成我目前唯一記憶最深刻的一場爵士音樂會:所有人都忘了前九首在幹嘛,突然覺得,也許前九首都是為了鋪成最後這五分鐘? 人生,沒有走到最後一步棋,誰也不會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愛爵士樂,他就是人生,不完美,但也完美。

想去現場感受 陳若玗紐約爵士鋼琴三重奏
野蠻的美麗音樂會

5/23(四)19:30 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5/28(四)19:30 台北誠品松菸表演廳

馬上購票

採訪整理/戴相文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