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認真對待感情還是遍體鱗傷?】「喜歡來得快去得也快」、「我推開你時請不要放手」⋯⋯心理師剖析 3 種親密關係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認真對待感情還是遍體鱗傷?】「喜歡來得快去得也快」、「我推開你時請不要放手」⋯⋯心理師剖析 3 種親密關係



Photo via Pexels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為什麼總會有人以冷漠疏離來逃避愛?為什麼有人的喜歡總是來得快去得快?為什麼有人總是付出很多,感情卻還是失敗收場?又為什麼有人明明喜歡著一個人,卻還是不斷將他推開?

親密關係除了能透過依戀類型來解釋之外,心理發展狀態、性格等因素也會影響兩人的關係,一起來看看以下三種類型的人,在感情中會有什麼心態,又是如何與對方相處的。

(責任編輯:張筑雅)

文/心理諮詢師 劉月

談到戀愛,親密關係,我們總是會說到一個人的依戀類型,依戀模式。

心理學公眾號推送了各種關於依戀類型的文章,心理學愛好者們也都能說出「痴迷型依戀」、「迴避—冷漠型依戀」等用來劃分依戀類型的名稱,並用來歸類自己和自己現在的、曾經的伴侶,分析這些關係。

依戀類型是影響親密關係的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不是全部。

親密關係中的很多現象、模式,都沒辦法僅從依戀類型的角度去理解,還需要加上對於一個人心理發展水平、心智化水平、人格結構等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夠充分理解關係中那些看似讓人費解的現象。

不成熟型——「喜歡,來得快去得也快」

有的人和各種不同種類的人談過很多戀愛,有意思的是,這樣的人卻都共同有類似的兩種感嘆:「和誰在一起都差不多」,以及「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一開始很喜歡,但很快就會不喜歡了」。相信很多人也聽過一些男性的說法:得到了就沒感覺了。

說這話的男性很可能被認為是渣男,但作為和這樣的來訪者一起深入工作過的諮詢師,我深刻地知道,這就是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他們自己對此也很困惑,不明白為什麼總是很快就喜歡,喜歡的時候就要得到,得到之後又很快的不喜歡了。

小孩在看見新鮮玩具的時候都會很想要,覺得那個玩具很好,可能在某個時間裡對某個玩具很入迷,但過了一段時間,對它就失去興趣了,曾經很喜歡的玩具會被扔在角落裡慢慢生灰塵,再也不被想起。下次看見喜歡的玩具還是會很想要,覺得很好玩、很喜歡,也依然還是會失去興趣、厭倦。

上面說的被認為是渣男、渣女的人,大部分都無意成為渣, 他們的內心是個小孩 ,看到好看的,喜歡的人是真的喜歡,不喜歡了也是真的不喜歡。

這些人的戀愛,很多都是一開始特別好,但很快就不好了。他們所說的「都差不多」,也包含了這種從興奮到失望的重複循環體驗。戀愛嘛,和誰談都差不多,都是這些事。然而有些人的體驗是,和誰談簡直差的太多了。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異呢?

一是上面說的,覺得跟誰在一起都一樣的這些人的 內心還停留在一個較為早期的發展階段上,其實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成年人,沒有獨立完整的人格,和清晰穩固的自我

我們會看到這些人的擇偶範圍非常廣,似乎和誰都行。這可不是隨和,性格好,這反應的是自我的不成形、不清晰。一個已經成形的模具,是只能夠放下與之匹配的內容的;而一個沒有形狀的橡皮泥,是可以被安置在任何一種模具中的。

很多戀愛經歷無比豐富的男男女女們,都還沒能發展出一個清晰的自我,他們的自我就如同一個沒有形狀的橡皮泥,能夠匹配很多有感覺的人 。他們的戀愛是很隨機的,撞上誰是誰,只要有感覺、喜歡,那就可以,很少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他們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人不合適也是不清楚的,所以並不會像有清晰自我的人那樣,排除掉大部分不合適自己的人。

這些人自己是面目模糊的,同時 他們也還沒有能力能夠把伴侶當作一個不同於自己的,獨立存在的「人」,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伴侶被感知為一個「環境性客體」或「主體性客體」:是為了滿足「我」而存在的。

當伴侶能夠滿足我的需求時,那他是好的;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時,他就是壞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會說自己曾經的伴侶「一無是處」—— 沒有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除非對方的視角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 :你不能滿足我,所以你對於我來說是一無是處的。

就像小孩的玩具,喜歡玩的時候就是最好的玩具,不喜歡的時候就什麼也不是。玩具的價值取決於小孩的需求,玩具並不具備本身的價值,因為小孩是不會像大人一樣知道一幅名畫本身的價值的。

自我奉獻型——「我以為我給的是滿漢全席」

還有一種情況,這些人一點都不「渣」,很認真的戀愛,卻也總是受傷,失敗收場。

他們覺得自己在關係中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對方還總是不滿意,離開自己。

這些人的心理狀態也是前面說的那樣,還沒有發展到一個可以把伴侶當成另外一個獨立存在的人的階段,沒有到達三元關係。 在關係中他們更多的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對方 。他們會特別在具體事情的層面較真,看不到也不理解伴侶的真實意圖。

我絕不會一上來就直接指出這一點,因為他們一定會反對,他們會說他們為對方做了很多,然後舉出很多真憑實據。

我曾有個男性來訪,覺得自己忍下了前女友所有的不可理喻、無理取鬧,但,前女友還是覺得他給不了她想要的,讓他難以接受。一開始我也覺得他對前女友很好,幾次之後我慢慢有了一種「幸好他不是我男朋友」的感覺,因為我發現他只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感知一切,根本看不到對方。比如 他只能看到他很努力的在忍,但他看不到,對方要的不是被當成一個不可理喻的人忍著,她想要的是理解、情感回應、接納 。對方因為看到了這些是他給不了的,所以離開。

他的委屈來自於「我都這麼努力的忍你了,你還否定我,離開我」,站在他的角度,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其實是願意去看、去理解女友這麼做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她很沒安全感,我怎麼樣能夠去接住她的不安和恐懼;而停留在二元關係位置上的人會覺得「你都這麼不好了,我還忍著你,你竟然還敢離開我」。

他們以為自己給對方上的是滿漢全席,然而現實是,他們自己都沒吃飽過,更不要說給對方做一桌滿漢全席了。你要一個沒吃飽過飯的人怎麼給你做出一桌滿漢全席呢?

但不能被否定的是,這些人在心裡付出的感情是很真摯的,但由於他們自己也沒有被有「愛的能力」的父母愛過,他們也沒能力去有「愛」這個行為,造成 再真摯的感情,也只是停留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再多的「付出」,也是自以為是的付出,很難去真的滋養到對方,讓對方感到自己是被愛的

這些人會的愛的行為通常是在生活上照顧對方,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他們真的不會。他們也不太理解什麼是關係,什麼是連結,一段關係是靠什麼維繫的。因為不理解,困惑,他們通常說的都是一些客觀的條件,比如收入、出身、家庭條件、外貌、學歷等。但他們不懂,在這些條件都匹配的情況下,為什麼兩個人還是不行。他們反覆嘗試,但找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

矛盾焦慮型——「我推開你時,請你不要放手」

還有一些人,最恐懼的是伴侶會離開自己,被拋棄。但往往做了最多會促使對方離開的事情的人,也是他們。比如有的人會一邊說他們有多害怕對方離開,一邊還劈著腿,或者挑剔著對方,或者對對方冷暴力。這些人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在一次次推開對方。

他們是很矛盾的,他們想要的其實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手,並且無條件愛他們的人 。然而他們不斷推開對方的行為,很少有人能夠扛得住,除非這個人非常安全依戀,再或者,這個人沒有自尊。

高自尊的人不太受得了自己被一次次推開,可能很快會因自尊受傷而忍痛離開。很安全依戀的人,可以識別出伴侶把自己推開的行為,並不是真的想要結束關係,而是在矛盾地表達依戀,安全型的人更有能力應對。

但是一個非常焦慮和矛盾的人,找到安全型伴侶的機會是很低的。

曾有個來訪的諮詢者,在多次劈腿,糾結於如何選擇之後,最終還是和交往多年的女友結婚了。他的劈腿對象們無論內在外在,都比他女友年輕漂亮,有能力和優秀。但他說「連我出軌我女朋友都原諒了,她是不會離開我的那個人」。他喜歡另外一個女孩,但退卻了,他說那個女生自己能賺錢,異性緣也很好,他覺得不安全,而女友在經濟上幾乎是依靠他生活的。

在這些年的諮詢中,我看到太多這樣的關係,大家與之在一起的,或者結婚的,並不是自己真正認同和欣賞和愛的人,而只是「可以在一起」、「適合結婚」、「不會離開」的人,甚至是自己根本看不上的人。 大部分人都還只能尋求安全,渴望被愛,而不能去愛。因為,愛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

世上的關係各式各樣,有的和愛有關,而有的無關。

(簡單心理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延伸閱讀

【明明喜歡一個人,卻又推開對方】心理諮詢師剖析愛情中「矛盾型依戀」者的不安

「總是被渣男吸引,也許源於童年的創傷。」心理諮詢師療癒剖析「愛得太多的女人」

【在親密關係中任性地放肆】心理學解釋:為什麼我們總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愛的人?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世上的爱都差不多,关系却千差万别 〉。)


【生活報橘特別企劃】 大稻埕生活散步>> 點我看完整報導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