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下班後獨自感到空虛?】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權威水島廣子分享:擺脫「寂寞感」的關鍵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下班後獨自感到空虛?】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權威水島廣子分享:擺脫「寂寞感」的關鍵



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忙了一整天,下班後獨自走在街頭的你,有時是否會感到一陣空虛,甚至想著:「現在在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嗎?」「其實自己的工作根本是誰都可以取代吧?」想擺脫這樣的寂寞感,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權威水島廣子提供一套方法,讓你善用「當下」的力量,透過和「自己」建立連結,找到排解孤獨的出口。

(責任編輯:謝宜臻)

文/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權威 水島廣子

很偶然地,我們的心裡會突然湧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孤獨感,開始覺得不安、害怕,覺得「自己這樣下去可以嗎?」的感慨。

這是無論到幾歲,都會一直伴隨著自己的情緒。

「寂寞」這種情緒,就像是「內心開了一個洞」,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本章主要就是在討論,當「寂寞」悄悄地在心裡滋生,並且開始造成干擾時,自己應該用何種思考方式去處理。

一般來說,「寂寞孤獨」的情緒,會讓人聯想到「獨自一人」的狀態。

當自己感到寂寞的時候,會很想和別人說話。

但是,當自己不是一個人時,就能忘卻寂寞嗎?

事實上,誰都知道,並非如此。

即使和某個人在一起,對方卻不了解自己。

即使與一堆人一起玩樂,卻覺得只有自己格格不入。

像這些時候,甚至會比自己一個人獨處時還要寂寞。

有時,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或許,根本沒有人需要自己吧?」

「自己做的工作,誰都可以取代吧?」

這種時候,也會感到寂寞。

寂寞的真面目是「想要建立連結」的心情

「寂寞」兩個字看似簡單,卻涵蓋許多複雜的層面。

本章會帶著大家一起理解各種「寂寞」,但是,人會感到寂寞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不過,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共通點。

那就是 「與周遭失去連結」的感覺。

一提到「寂寞」,就會立刻聯想到「獨自一人」,一種與他人失去連結的狀態。即使和很多人在一起,如果心靈沒有相通,就和「沒有連結」是一樣的。

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時,會覺得似乎被整個社會遺棄了,那是與社會「失去了連結」。

當自己孤單到,覺得要是沒有被生下來就好了,那是自己與整個世界「失去了連結」。

如果所謂的「寂寞」,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與周遭失去連結」,那麼 擺脫寂寞感的關鍵,就在於「建立連結」。

扮演「好人」,只會讓自己痛苦

聽到「建立連結」是擺脫寂寞感的關鍵,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因為一個人很寂寞啊」。

但是,這裡所說的「連結」,並不單純只有自己與他人之間能看到的那種連結。 即使是獨自一人,同樣也存在著「連結」。

那就是「與自己本身的連結」。

什麼是與自己本身的連結?

就是 接受「原本的自己」。

不會在某些地方否定及偽裝自己,或是評價自己,而是完全地接受原本的自己,這就是「與自己本身的連結」。

只有原本的自己被接受了,與他人在一起時,才能夠打從心底感受到「與他們的連結」。

這個時候,自己不只是與對方建立了連結,也與原本的自己建立了連結。

但是,即便是與別人在一起,有時越是交流,越會覺得「沒人了解自己」,因而倍感寂寞。

像這樣的狀況,就是原本的自己沒有被接受。或者是你自己本身在扮演「好人」,隱藏起了自己的真心。

那或許會讓自己的評價變好,也能建立起表面上的「連結」,但是,沒有被滿足的寂寞,卻會在心裡不斷累積。

想透過與他人的關係來解除寂寞,首先,就是要與「能接受『原本的自己』的人」在一起。

前面已經提過,人生最好的狀況,就是身邊圍繞著願意接受「原本的自己」的人。如果能為自己建立起那樣的環境,應該就不會再感到寂寞了。

有時候,不只是與特定的人,我們與更高的層次,也同樣能感受到「連結」。

例如:

「啊,原來自己就是這樣存活於世間的啊!」

「原來,這就是自己人生的目標啊!」

當我們能感受到某種類似於命運的東西,是不會有機會感到寂寞的。不只如此,甚至還能感受到 自己與世上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以及整個宇宙,都有了連結。

像這種時候,應該會有種真正在「做自己」的感覺。

開始感覺「這一切有意義嗎?」的時候

偶爾,在工作時,我們會產生空虛的感覺。

「現在做的這件事有意義嗎?」

「對別人有幫助嗎?」

特別是在加班加到很晚、獨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時,更會感受到一種徹骨的孤單。

有時也會寂寞地想著:

「現在每天自己做著的工作,根本就是誰都可以取代吧?」

「或許,根本沒有人需要自己吧?」

這種空虛感,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也就是失去了與世界的「連結」。

這個時候,如果把焦點放在「對別人有幫助嗎」這一點上,只會越來越感到寂寥,最終發展成「自己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想要擺脫這種空虛感,訣竅還是在於:如何專注於「當下」。

然後,為了活在「當下」,就必須思考活著的「意義」及「目的」。

所謂的「意義」及「目的」,指的就是未來的結果。例如,對於自己的工作,一邊進行還一邊質疑「做這件事有意義嗎」、「對別人有幫助嗎」,那就表示,你的目光並沒有集中在當下。

當然,若是因為未來想從事「比現在更能幫助別人」、「更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那麼,想要轉換跑道,自然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如果現在的狀況,就是每天都有必須完成的工作,那麼,自己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提升「當下」的品質才對。

比起質疑「現在做的這件事有意義嗎」、「對別人有幫助嗎」,更應該先集中精神,完成眼前的工作。

如同之前曾說過的,努力以「最沒有壓力的方式」去工作吧!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只是空虛的自我安慰而已。

但是,人生的品質,就是從我們可以多麼重視「當下」來決定的。

只有「當下」,才能讓我們品味到幸福,及打從心底的滿足。

重要的不是做了什麼事,而是你是否努力做好了「當下」需要完成的事,那才是成就感的真正根源。

愈是能夠活在「當下」,愈能夠隨著時間的積累,產生出「真的很幸福」、「一直過著自由隨心的人生」,以及「太過專注於當下,時間轉瞬就過去了」的感覺。

因此,認真踏實地過好每個「當下」,是給未來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此外,我們之所以會在深夜加班的歸途中,感到孤單寂寞,大多是「疲勞」造成的。

或許,大家會覺得意外,但是疲勞與寂寞感,其實有相當大的關聯。

人只要一感到疲倦,注意力就很難集中在「當下」,也因此更難感受到與自己的連結。

當自己在深夜加班的歸途中,感到孤單及空虛時,不要將它當成是「寂寞」的狀態,而是要認知到 「原來自己已經這麼累了」,這會帶來很不一樣的結果。

此時需要的,不是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而是最簡單的休息及充電。

只要好好地休息、消除疲勞,相信你第二天就能重新打起精神去工作了。

拋開「自尋煩惱」的情緒包袱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這裡買

延伸閱讀

【是不是趕快結婚?考個證照比較好?】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權威:想冷靜思考人生,先找出「衝擊」的原因 

【焦慮是大腦想像的恐懼】心理學導師黃啟團:釐清「恐懼」與「焦慮」,不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

【孤獨感來自於童年傷痕】日本諮商心理師:留意 6 個重點,為自己找到可依戀的「安全堡壘」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由 大好書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