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你也是因為武肺疫情而選擇多待在室內、家中的人嗎?專業醫療網站《照護線上》提醒:其實室內空氣中充滿各式污染物,如果忽略「環境免疫力」的調控,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怕更勝室外!
這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以及「四招」醫師用來提升環境免疫力的專業妙方。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專業醫療網站《照護線上》編輯部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 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 環境品質的改善 更是不可或缺!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 內在免疫力 ,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 結構性免疫力 ,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 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 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我們常常認為家中的空氣十分潔淨,其實不然,室內空氣中其實充滿各式汙染物,若不注意,忽略了環境免疫力的調控關鍵,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更勝室外。
除了病毒和細菌,懸浮微粒、VOCs(化學揮發物)等有害污染物更會在無形中進入我們的氣管、肺部,進而破壞呼吸道黏膜,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不僅容易增加病毒及相關病原體侵入的風險,更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甚至癌症都有可能找上門。因此,提升環境免疫力,不僅可以改善體內免疫相關微環境,更能維護健康保護力。
不只病毒威脅,PM2.5、甲醛等才是埋伏在家中的「隱形殺手」
廣義的空氣汙染包括戶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戶外空氣污染較容易被量測,因此受到重視。 不過對大多人來說,一天有近 90%的時間其實都待在室內,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其實比想像中更嚴重。
周百謙醫師解釋道,空氣污染包含細懸浮微粒、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
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無所不在,但大家往往不知道或輕忽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就室外來說,VOC 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燃料和交通運輸所產生。而室內產生 VOC 的來源,除了吸菸、烹調等燃燒行為外, 已被 WHO 證實為一級致癌物的甲醛(也屬 VOC 一類),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家具、黏著劑,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且可持續釋放 3—15 年。隨著吸進的甲醛越多,對於呼吸道刺激症狀會愈趨嚴重。 其他的揮發性有機物也會透過日常的生活行為產生, 從打掃使用的清潔劑、芳香劑,或角落噴灑的殺蟲劑,到香水、香氛蠟燭等都會釋放有害的污染源。 這些汙染源刺激皮膚和呼吸道,增加室內空氣污染風險、持續累積的結果更造成環境健康品質下降。
而懸浮微粒則涵蓋非常廣,不同的粒子大小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會隨著空氣流動,或者是附著在頭髮、衣物上而帶入室內。不同地區的細懸浮微粒,可能因化學特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身體影響。綜觀而言,PM10 因粒子較大,會被鼻腔捕捉, 但一般常提到的 PM2.5,粒子非常小會進入到肺泡,進而影響呼吸道的健康。 其餘像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以及像是寵物的毛髮、寢具中的塵蟎、牆壁及夾板中的黴菌等生物污染,皆會隨著不同特性,引發人體過敏、呼吸道慢性發炎等健康問題。
室內空污不只引發呼吸道疾病,甲醛、黴菌更恐降低人體免疫力
周百謙醫師表示,空氣污染已被證明會造成表皮細胞的缺損,降低身體對於病毒第一線的免疫防禦能力,使得病原更容易攻擊受損細胞使身體更難抵禦疾病的攻擊。 像是上述提到的甲醛,一般濃度超過 0.1ppm 時,即會傷害眼睛與黏膜細胞。長期吸入 PM2.5、甲醛等污染物,隨著組織累積的濃度愈高愈可能導致失智、細胞損傷、血液凝結功能等異常,甚至多種癌症。
而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更是黴菌和塵蟎孳生的最佳環境。除了容易引起過敏、皮膚炎等問題外,台中榮總研究發現, 在台灣某些黴菌高盛行率的區域,民眾會有肺部浸潤的狀況。此現象會使人體降低身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力,更容易使呼吸道、肺部受到外在病原體的感染。
醫師分享四招,提升環境免疫力: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汙染源、維持適當溫度與濕度
很多人以為只要緊閉門窗就能避免戶外空氣污染進入室內,其實細懸浮微粒的粒子很小,可以經由縫隙進入室內,而從外面回到家裡,其實身上與隨身衣物常常都會攜帶懸浮微粒的室外。而且剛剛上述也有提及,不只戶外,室內其實也存在各式各樣從生活中產生的污染源。
建議家中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初步過濾室內空氣,維護環境的空氣品質。空氣清淨機簡單分成兩大類,主動式和被動式。 被動式淨化 是透過風壓將空氣送入空氣清淨機,藉由各式濾心去除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等。 主動式淨化 是將淨化離子釋放到空氣中達到淨化效果。 周醫師也分享,因家具、裝潢中的甲醛可持續釋放數月至數年,在購買時可注意是否有分解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功能,將室內空氣污染降到最低。
在使用空氣清淨機時, 其實也可以注意風向的設定,如果能夠藉由有效的風向與風量調整 ,在室內營造有效的循環風環境,營造徐徐微風的感覺,相信可以降低細懸浮微粒停駐的問題,更可以改善過敏問題,甚至睡眠效率不佳的問題。要下降室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在日常生活的習慣上也需特別注意,家中烹飪、燃燒線香,或使用清潔用品時, 務必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也盡量在密閉空間避免使用香水、指甲油、髮膠、蠟燭等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減少污染物滯留於室內。
除了空氣中的污染物外,周百謙醫師解釋道, 室內的溫度、濕度也會使生物性汙染物增加,因為高濕度、高溫度是微生物孳生的關鍵。 如果能把室內的溫度、濕度控制好,讓呼吸道黏膜不會因為反覆面對外界過敏原及致病原,造成過度負擔而受損,免疫力維持的結果,將建立有效防線,除了能夠讓病原體生長減緩,更能夠降低表皮細胞缺損問題。
溫度的設定也和氣道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常的氣管溫度接近中心體溫,約為 37 度,濕度則為 100%。透過鼻腔的加溫加濕,可以降低氣管發炎。 為了要降低鼻腔與氣管的負擔,建議室內溫度建議依照室外的氣溫來調整,降低內外溫差。 譬如戶外氣溫攝氏 30 幾度時,室內空調可設在攝氏 28 度;如果室外冬天戶外攝氏 10—15 度,建議室內設定在 20—22 度左右,讓身體去適應環境,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容易增加鼻腔跟上咽呼吸道的負擔,甚至也有文獻指出,溫度低時會加重腦部失能風險,可能與失智有關。而室內濕度的部分,建議可以維持在 50%—60%左右,減少濕度過高時所導致的塵蟎與微生物生長,但也不能設定過低,將讓口鼻變得乾燥,導致黏膜受損,這些也都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建議可在每天起床的時候,感受室內的空氣環境是否合適。 如果經常鼻塞、口乾舌燥,胸悶胸痛,就需要好好檢視空氣的品質,創造一個空氣流動,適當溫控,有效過濾的循環性環境,提升環境免疫力,也可提升家人對於空氣汙染及病菌的抵抗力。
全民戰「疫」時期 維持良好免疫力,請你這樣做!
周百謙醫師提醒,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 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 ,不要刻意集中吃某種食物,蛋白質、胺基酸、脂質、醣類、礦物質、維生素都必須兼顧,降低系統性發炎,維護代謝平衡,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同時要有規律的作息以及運動習慣,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才可以從裡到外,有效提升免疫力!
延伸閱讀
【這樣做讓你接觸病毒機率大增!】胸腔暨重症科醫生黃軒指出:「包包不要這樣放」的高風險地點
【在家防疫別忘了室內也有空污】5 大「空氣清淨機」特色分析:除菌抗敏、除濕、驅蚊、送暖風、助眠白噪音
【今年不要回去掃墓】70 歲以上武肺致死率超過 10%!聽醫師專業教學「如何婉拒長輩」清明去掃墓
(本文經合作夥伴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 全民戰「疫」!提升環境免疫力 捍衛健康防護力 〉。)
VidaOrange「環狀線」特別企劃 >> 點入搭乘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