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職場上越正面堅強,越擔心展現私下面貌?《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練習「最低限度」美好生活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職場上越正面堅強,越擔心展現私下面貌?《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練習「最低限度」美好生活



Photo via Unsplash

《VO》導讀:

不管幾歲,我們都會遇上人生的那一個「坎」,可能是曾經以為的夢幻工作,如今只換來身心的疲憊不堪;也可能是以前努力塑造的「正面、堅強、友善」形象,讓自己偶爾想展現內心的另一面時卻擔心形象崩壞。

今天就讓跌跌撞撞摸索了兩年、如今在各大媒體平台游牧寫作的 Amazing 告訴你:「人生永遠沒有好壞對錯,也不須與他人比較,重要的是如何活出你最喜歡、最樂在其中的版本。」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文字工作者 曾彥菁 Amazing

最低限度不只表現在物質層面,在人際交際上,我也減少了過多的關係負擔,日常裡只與最親近的親友頻繁相處。

過去擔任志工領隊時,每一年都會認識上百位新朋友,剛開始那幾年,我很追求臉書朋友數量急速上升的快感,彷彿代表著我極有人緣,社會也鼓吹人們多結交朋友,擁有人脈總是件好事。

但我漸漸感到在人際應對上越發疲乏,特別是在工作上認識的實習生、志工們,我在他們面前需要展現出專業的態度,實際上我不可能永遠這麼正面堅強,偶爾也想抱怨工作上的辛苦,講些沒營養的垃圾話。即便在離職後,我不再有領隊的身分,想跟他們如朋友般見面, 我卻發現有「角色轉型」的困難可能心底還有些自以為的偶像包袱吧,怕崩壞得太快讓他們覺得從前的我很虛假,又不知道幾分真實能讓他們接受。 後來不再強迫自己要跟大家熱絡聯繫,久久一兩年一會,才找到更自在的方式。

我有種「友善強迫症」,希望大家認為我是友善的,相處起來是舒服的,期待每個人都喜歡我。過去常常三不五時就想約人出來,或去結交新朋友,但當人際上限逐漸達到飽和,我開始練習放下「朋友越多越好」的信念,不再盲目地擴張人際圈領地,只和最有默契的兩三位朋友頻繁往來,其他友人就保持在臉書上的關注互動,偶爾再相約更新近況,這樣的人際模式讓我輕鬆多了。

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減去人際負擔輕鬆生活

離職後一年多,有次跟從前的同事約吃飯,聊到一半她問我:「你會常常跟朋友見面嗎?跟以前的志工都還有在聯繫嗎?」我把真實的狀況告訴她,說平時最常待在家裡,交際約會已減到了最低。她露出羨慕不已的眼神:「天啊,好好喔!我每天都要面對好多人!」我相當理解她的負擔感。

社會學家高夫曼在他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裡提到, 社會生活其實就像一個劇場,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演出」自己,以塑造、控制或主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這樣的行為並不是虛偽或造假,而是為了更快達成溝通與目的,產生的一種表演,特別在工作的場域,你我都懂那演出分量之沉重。

不再追求無上限的人際經營,承認這件事會讓人心累,只維持最低限度的友誼交際,反而使靈魂輕盈了起來。

如何活出最喜歡、樂在其中的版本: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這裡買

延伸閱讀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獻給容易受傷的你の「厚臉皮學」:要怎麼從沮喪泥淖裡爬出來?

【不是生活無趣,是你過得乏味】給上班族的「有刺雞湯」:別誤把旅行當生活,卻把每天活成地獄

【性格決定職場升遷】心理學家將「成敗性格」分兩種:你是內控型,還是外控型性格?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由遠流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想看更多「職場人生」,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環狀線」景點特蒐,存起來疫情過後慢慢玩 >> 點入搭乘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