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常常在遇見較為負面的情緒,會選擇忽視它甚至壓抑它。尤其在變化快速的現代,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注意這些「情緒」。
但生命的光點都藏在這些情緒中,心理師告訴大家,學習接納和允許它的存在,才能更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張嘉芬)
文/心理諮詢師 劉露曦
在心理這行的路上走了許多年,我一直努力去理解各個流派是如何改變一個人,如何讓人真正成長的。我想搞清楚那個讓人有活力、得以煥發光芒的入口在哪裡。
過去一直很糾結於一個問題:人的成長是通過不斷地改正缺點自我完善,還是不斷地放下欲求自我接納?這兩條路,大相徑庭,一個要努力一個要淡定。但我想既然要上路,應該有一些東西是相似的,尋路的工具,姑且把它比喻成拐杖。內在的豐富猶如叢林,我們需要依靠一根拐杖,來探尋那條路在哪裡。
拐杖在哪?
在單位裡講課做活動,結束了,總有一些人喜歡來提問,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困擾,孩子學習不認真,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單位工作壓力大…… 他們滔滔不絕描述事件之後,我會問一句話:你對此的感覺是什麼?通常,對方聽到這個會沉思一下,回答:嗯,我是這樣想的…… 或者是我沒有什麼感覺…… 或者有一些人直接就斷片啦…..
為什麼要問感覺?感覺傳遞著我們生活品質最基本的信息,當人們在說事件時,其實在說這些事件帶給自己的感覺不好,感覺不好時自然會想要改變,因此想通過改變事件來改變感覺。
何謂感覺?比如你現在正用手觸摸手機屏,這會帶來平整、堅硬,手指頭有些暖意的感覺,讀到你喜歡的部分,你會有暢快、開心、滿足的感覺,讀到讓你不舒服的部分,你會有難過、生氣、討厭的感覺。 雖然它們在心裡不斷產生,可是往往人們沒有留意到這些細微感覺的升起,我們更容易關注到屏幕上的內容,也就是說,習慣於關注事件而不習慣於關注感覺。
大多數人最直接最擅長的反應方式是理性的,去關注事件、想法,這大致是我們這個時代很突出的一個特徵:用理性的通道去連接外界變化,把感受囚禁在內心。
沒有一個詞比囚禁更能展現我們是如何處理感覺的,囚禁意味著它實實在在地存在,又被某種強制的力量關了起來。有哪些感覺是容易被囚禁的呢?首先是那些不好的感覺,比如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比如我正在嫉妒某人,比如我對親人的憤怒…….. 這些感覺是社會普遍價值觀中不被歡迎的東西,我們被教育有這些感覺是不對的。
當我們的頭腦判定這些感覺是不該存在的,就會馬上產生一個反應,那就是試圖把它們消滅掉。感覺是一種情緒能量,它只能被轉化而無法消除。 大部分時間,我們試著去忽視這些感覺,以為它不見了,但其實它只是被壓抑了。我們通過把那些不被社會普遍價值觀所歡迎的感覺壓抑下來,希望這樣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別人認可喜歡的人。
人們不止試圖去除不好的感覺,其實也不習慣表達好的感覺。這些感覺包括我愛誰,我在意誰,我需要誰……. 奇怪的是,這些分明就是我們體驗到的很好的感覺啊,但是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往往也不願意展露出來。 越是珍貴的感覺,越是伴隨著被傷害的恐懼。 前幾天,有個朋友對我說:我很想表白,但是也怕被拒絕,怎麼辦?這個心態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不願意表達珍貴的感受,因為我一旦表達了,如果你和我不一樣,你並不如我看重你那樣看重我,或是你不理解,我豈不是會受到傷害? 基於對預料中的傷害的恐懼,我們也要把珍貴的感覺藏起來。
久而久之,感覺中好的部分、不好的部分都不再被關注被表達,我們對它越來越陌生,也就丟了探尋內在路徑的拐杖。
不敢做自己
探尋內在就是為了成長,而成長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想自己生活得更好,生活得好的基礎是什麼?前提是你得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
諮詢中,我常常聽到來訪者說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因為自己所想所慾不能表達,說出來的全是那些被教導的“真理”,行出來的都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可那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想要隨心所欲,想要舒服,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可是一旦自己表現出這個樣子,別人會怎麼看?
你也會有這樣的衝突嗎?做一個遵從自己感受的人還是配合別人感受的人?大多數人選擇了後者,遵從自己的感受似乎非常冒險,意味著某種意義上對別人的無情。
你可曾意識到,自己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因滿足別人的願望太強烈而無數次地背叛自己,你對自己的殘忍在於你並不給自己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感覺, 注意,不是外界不給你機會,而是你自己,外界只是對你的表達不高興而已。
什麼人會尤其害怕外界對自己的表達不高興?那些在充滿控制和要求的家庭中長大的人尤其如此。他們從小接收了很多來自父母的期盼,父母把自己的期盼化作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便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要求內化進來,變成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比如一個母親很希望自己是一個優雅得體的人,但是她有很多生活瑣事要管,沒法一貫優雅得體,於是她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優雅得體的人,不斷地訓練她,孩子稍有踰矩她便不高興,用自己的失望、憤怒懲罰孩子。孩子慢慢就學會了怎樣可以讓媽媽高興讓自己好過,對,服從她的要求,她越長大就越習慣這個套路,以至於她在心裡對違逆別人的要求充滿恐懼,所以一直小心翼翼討別人歡心。這樣的人是人群中的 nice man,被很多人喜歡,但是他們很不喜歡自己。
我問他們:你能接受別人對你不高興嗎?大多數的人說不。別人對你的不高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很不好。這是問題的關鍵,你讓別人的評價主宰了你的感受,不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現來贏得別人的認可。
可是,如果你都對自己不滿意,別人對你再滿意有何用?問問你自己: 我真的想做自己嗎?我願意承擔做自己帶來的後果嗎?如果你願意,那麼首先得讓自己的感覺出來,你得重視心裡那些淹沒已久的聲音,重新學習去表達自己。
循路而上
我打小就相信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力量,即使身陷困境,人們總是要變好的。我問那些不敢做自己的人:你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他們感動又哀嘆地說:做一個自由自在,內心強大的人。這就是我們內在不變的趨力,猶如樹木,向陽而生。我很喜歡這一刻,他們的眼中有光芒,聲音很有力,這代表著他們回到了自己。
回到自己,就是從回到自己的感覺開始的。一個失意的人感覺生活無意義,對別人來說,那太消極,但對他而言,就是他真切感覺到的;一個焦慮的人對未來有著失控的恐懼,對別人來說,那是沒有必要的,但對他而言,那就是真的;一個傷害別人的人產生了一絲絲的悔意,對別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他而言,就是寶貴的。當這些感覺出現的時刻,當我們沒有去迴避它壓抑它的時刻,呈現了對自己最大的尊重和善意。
對於感覺,唯有允許二字最珍貴。 記得最初,我並不懂得去尊重和接納自己感覺的時候,是和我一起學習的同伴們,他們首先接納了我。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在人前述說自己隱藏已久的疼痛時那份感動,當我抬起頭來看到的含淚的眼睛。那一刻,我從別人的允許中放開了對自己的禁錮,重新開啟了感覺的通道,不再試圖阻擋它的存在。
允許自己的感覺存在,重要的不是向別人去述說,而是在我們的心裡,允許它的發生和流動,帶著好奇去看它而不是用評價去審視。 這意味著你讓自己的牽掛、迷戀、喜悅升起,讓自己的失望、憤怒、羞恥升起,讓無助、失落、悲傷存在。當感覺在我們內在存在的空間越來越大,就好似把體內四處散落的能量聚集到了一起,這種形態帶來生命能量的整合,你藉此感受到自己力量所在,便能循路而上,勇往直前。
當我不再追求成長,成長便在每個時刻發生。
(簡單心理 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想看更多「紓壓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想離開總是不開心的狀態?】心理諮商師:只有承認痛苦,才可能修復自己
【為何在別人眼中成功的你,卻依然不快樂?】心理諮詢師:腦海裡「不夠好」的聲音是曾經的傷疤
【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心理諮商師教你 6 個方法,安放你的焦慮與不安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感觉?〉。)
【生活報橘 2020 擴大徵才】
對幸福生活方式的持續好奇,是一種必要
我們一起探尋「我想這樣活活看」的那種生活方式
加入我們!我們在找一起開創生活與社群媒體創新可能的夥伴
VidaOrange 社群流量編輯
薪資範圍: 月薪 NT$ 32,000~40,000
VidaOrange 社群流量助理編輯
薪資範圍: 月薪 NT$ 28,000~32,000
看工作內容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