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和現實總是有所差距,新聞主播陳嘉榮不諱言,參與主播營或培訓坊的學員當中,有人是抱著想要一躍成為主播的夢想前來。這正是他推動相關活動的目的,「很多人對于主播其實不瞭解,他們甚至沒有觀看電視新聞,只從電影或電視劇獲得片面印象。我們都知道為劇情需要,電視和電影內容往往都有夸大的成分,比如穿著光鮮亮麗、談情說愛的浪漫憧憬、追求新聞工作時的正義凜然等等。若單單只是從這些管道來瞭解,就會對這個行業有著錯誤的理解和期待。」
為了協助大專生瞭解電視新聞制播流程、新聞主播的工作內容,以及培養未來的新聞主播與記者人才,八度空間與偶也文創于9月5日至7日策劃了一連3天的「校園主播培訓坊」,在雪州八打靈再也萬達鎮八度空間辦公樓舉辦,集合北中南馬區有志投入新聞事業的50名大專生,深入體驗晉身成為主播的一員所要學會的那些事。《東方日報》是此活動的合作媒體。
負責在培訓坊教授學員的八度空間主播、主持人,包括陳嘉榮、李依凌、江慧婷、陳寶燕、王菁憶、謝承偉,還有新聞總監陳貞團和one FM電台主持人Wayne。課程內容涉獵各個層面:電視新聞製作、主播概論、錄影需知、播報技巧、戶外報導技巧、訪問技巧∕模擬記者會、華語正音、實習錄影、主播風格及形象建立等,同時參觀直播新聞和one FM播音室。
風光背后血淚史
熒光幕前嚴肅穩重的形象深入民心,在參與的學員面前,陳嘉榮卻是個親民的幽默講師。身兼偶也文創的創始人,他在3天的培訓坊裡,佔據相當大比例的講師時段。
貫徹當初從新加坡回流大馬懷抱的使命,累積超過16年主播經驗的他坦言,一直都希望把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所知所學,教育及傳承給年輕人。這麼做不僅是一種回饋社會的舉動,也是對他本身的一種肯定。「從2004年回馬至今,我就有舉辦過各階層的主播營,從小學、中學、大學到公開組都有,為的是讓各年齡層的人,有機會接近關于這個行業的知識。小學生一般只是在體驗,但對于公開組的人來說,他們是一群有志往這方面發展的人。」
長江后浪推前浪,這一代的主播總會有退下的一天,對他來說,培訓新血的意義重大。「重要的是可藉培訓坊讓他們瞭解到,自己的能力是否已經達到;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栽培出更多的后起之秀,傳承新聞的工作。」
期許自己肩負新聞教育及傳承的陳嘉榮,有時也會通過受邀的演講會或分享,鍥而不捨地讓大家認識主播這個行業的內涵。參與這次「校園主播培訓坊」的所有學員,借由課程的實踐與主播們的分享,也能真正地掌握到一名新聞工作者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有許多非外人所能理解的甘苦。他舉例說,平時大家自認語音說得不錯,其實存有很多問題是不自覺的。
「那是因為語音的基礎沒有打穩…」如何打穩呢?「這是要下苦功的,語音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必需經年累月地實踐、修正及堅持,才會有一定的成果。過程中的痛苦與沮喪,就是我所說的不是外人所瞭解的。」陳嘉榮甚至曾在出版的《愛上主播台》一書中,形容自己學習語音的經驗,是一篇血淚史。文中他還強調,學習語音沒有捷徑,靠的就是毅力。
再來就是主播必須要經過新聞的歷練,從採訪記者做起,就是最好的磨礪。他指出,如最近的雪州大臣事件,記者常常要守在大臣官邸或辦公室一整天,遭遇風吹雨打的過程也是大家所看不到的。
「一般人只看到主播每天晚上8時坐上新聞台,端莊亮麗地出現在電視熒幕前,有人贊助衣服和髮型而已。還有主播現場的壓力,比如說MH370失聯事件有很多即時的消息、臨時記者會等等,現場直播、翻譯、做報導,都在在考驗主播的能力…對語言的掌握,對新聞的觀察和敏銳的角度,這些部分都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功力。」
堅持風格展現實力
縱觀歐美國家的主播,他們都是新聞歷練很強的資深記者,浸淫新聞工作數十年採訪過各種大小事件,強調的是主播權威的代表性。陳嘉榮說:「觀眾看著他們從記者做起再坐上主播台,無形中對他們升起一種信任感。而他們的權威感更是從累積的經驗當中自然散發出來,而不是裝出來的。」
相對而言,亞洲國家的電視新聞發展起步較慢,所以很多主播皆是以年輕外形為主,甚至有些是通過徵選而來,再經由后來的努力補強及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新聞敏銳度。「比如台灣的新聞台競爭激烈,他們需要大量的主播,有些只要當過一年的記者就能當上新聞主播,有些則因外形出色獲得機會;所以說,東西方的主播面貌,年輕和老是最直觀的比例,資歷和權威感也不可同日而言。」
無論如何,時代一直在變化,他認為語言、傳播也無法停滯不前。「現代有不少新詞被納入辭典,主播行業也應該有變通的空間。以前主播只是播報新聞,現在的主播還得配合宣傳唱歌跳舞,明星化的包裝是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只要每一個主播能夠認清自己的定位,不管是「偶像型」或專業主播,都可以堅持自己的風格去展現實力。」
對于學員們的期望,他語重心長地說:「若認真想要踏入這一行,希望他們趁年輕及早體認到自己的優劣勢,再用還在求學的兩三年時間,加以學習面對和認識自己,做最好的裝備。尤其是情緒和壓力的功課,是他們最先要經歷的一段,哭過跌倒過,才能以更堅強的身軀投入這個行業,面對圈內相互間的良性競爭。」
同是八度空間華語新聞主播的陳寶燕,雖然非本科生出身,但也憑藉后天的努力與補強,歷經5年的記者經驗,于3年前成功坐上主播台。她不忌諱地直言:「一路走來,可是流過很多眼淚呢!」每一次的磨練與考驗,在擦乾眼淚以后,她依然堅定地走了過來,樂觀以對。
凡是沒有一蹴而就的成果,唯有咬牙撐過來,才會有所成就。她笑說,別以為主播都是穿著光鮮,實際上這不是一門可以賺錢的事業。「想要大富大貴的話,千萬別一頭栽進來。」對新聞事業的熱誠與興趣,是必備的條件。
她認為,想要踏入新聞行業,首先必須自問是否對國內外的時事有所瞭解與涉略。「起碼你要知道政府各個部門的部長是誰,留意國際時事的發展現勢等;坐上主播台並不是照稿念新聞這麼簡單而已,假如你沒有掌握一定的時事常識,一旦稿件出錯也是照念不誤,觀眾也會愈發覺得你坐在主播台上是沒有說服力的。」
廣播夢與路……
陳思璇
24歲‧現任八度空間採訪記者
曾為第一屆大專生校園主播營學員
自小幻想自己長大后要坐上主播台。參加主播營,通過主播們的分享和課程的學習,讓我確實體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想要成為主播,原來不只是愛說話就可以,還得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如語音、寫新聞的技巧等。有幸當上採訪記者,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戰在學習。
陳婉婷
23歲‧博特拉大學大眾傳播系
第二屆大專生校園主播培訓坊學員
我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名電台DJ。參加這次培訓坊的目的,是希望前來充實自己,學習語音和傳播技巧各方面的知識。上課過后,才發現一切與自己原本想像的有所差距,一點都不簡單。
陳苛敏
19歲‧檳城韓江學院大眾傳播系
第二屆大專生校園主播培訓坊學員
我一直懷抱著成為主播的夢想。所以在得知這個培訓坊的消息后,馬上想要報名參加,期望可以學習如何成為一名主播,以及認識更多朋友。雖然上課后發現想要實現主播夢不容易,但我依然堅定地想要往這條路,繼續前進。
林偉傑
22歲‧拉曼大學建築材料估計系
第二屆大專生校園主播培訓坊學員
我從中學開始就經常與舞台結緣,非常愛說話。雖然在升學時,在夢想與現實之中選擇了后者,但我依然不放過任何課余時間,繼續在舞台演出的機會。念大學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不排除會在畢業后爭取實現夢想的機會,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只要是與「說話」有關的工作,我都願意嘗試。
- 教育
更多疯传趣闻请游览: www.mamaktal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