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從反服貿開始,貿易協定對台灣的重要性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從 WTO、APEC、ECFA 到服貿,政府用「利大於弊」四個字草草帶過自由貿易造成的影響,已經不能被公民社會接受。而且政府這種作法在國際上也是非常落後。國際社會對於自由貿易協定的檢討聲浪早就涵蓋了產業面、社會面、政治面、文化面等層次,早就過了自由至上、開放為尊的時代了。究竟好的自由貿易協定基本上該是什麼樣子?請見以下的討論:
有讀者反應我為什麼反對自由貿易,其實我反對的是「劣質」的自由貿易。但感謝這個問題,也讓我思考為何同樣名叫自由貿易協定(FTA),為什麼有的負面影響這麼大,民眾還是樂於擁抱。
其實問題點就在很多人誤解經濟自主(autonomy)與經濟自由(freedom)差別。「自由」指的是你的經濟有多少發展空間,「自主」則是指在一定的範圍內,你的經濟有多少發展能力。
- 一、自主與自由
承上,關鍵差異就在於能力(capability),舉例來說,法律沒有限制你能不能出國旅遊,因為這是你的自由;但你到底能不能踏出國門,還是要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時間金錢等)。同樣地,貿易開放的條件,就是要看你有沒有能力從他國市場獲得更多利益。
如果開放只是表面上增加了自由,實際上能力不足(沒有創新技術、缺乏產業政策),反而強化對手的發展空間,無形中弱化本國的經濟自主。而這就是部份國家即使對外開放,競爭力依然疲軟的原因。
因此,好的自由貿易是透過開放來改善經濟體質,強化經濟的自主。舉例來說,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都是一個高關稅的保護主義國家,因為在 19 世紀末,美國的工業能力尚未達到世界領先的程度。但美國在二戰後,卻積極布建世界的貿易體系,更在近 20 年致力推動自由貿易協定。
其國家戰略目標就是自由化他國市場,並搭配產官學在技術上的合作,以及在戰後持續保持各種物資的量產體系,來強化本國企業的拓展市場的能力。甚至透過弱化落後國家的經濟自主,來強化本身的政經利益。雖然這個案例比較偏激,但面對自由化本就不該一味開放,而要思考本土的經濟發展是否更為自主、更不受他國政經壓力牽制。
- 二、解除金權結構的枷鎖
經濟學理論之所以倡導自由貿易,背後的歷史因素之一,就是解除國家管制下產生的特權與壟斷。例如 18 世紀的英國是海權國家,但有關於貿易的特權卻掌握在一家國營公司手上,也就是東印度公司。這家公司雖然很有效地運用殖民地接近無限量的勞力,以及強大的管理能力,使英國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但最後是英國政府反而被這家公司所把持,不但要付出更多的政治成本來管理殖民地,甚至要賦予該公司「戰爭權」,以求開發新殖民地。結果這家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從美國獨立戰爭、鴉片戰爭到印度的獨立戰爭,幾乎都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負面影響。自由貿易就是要打破這種政府特許所造成的弊端,藉由引進更多的國外競爭,來刺激本土產業進行調整,就像在魚群中放入一條鬥魚,反而使整體存活率提昇。
然而,目前台灣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卻充斥著仰賴裙帶關係與政商勾結的集團,試圖透過參與談判或各種私下關係,在自己獲得特許的同時,犧牲國家的經濟自主,讓全民被迫買單有害的條款。如同東印度公司的案例,雖然公司本身獲利豐厚,但犧牲的是他國人權,以及英國對產業政策的自主。而這與自由貿易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 三、強化政治聯盟
自由貿易除了可以連結雙方的市場,亦可在外交或戰略上創造更多的合作空間。尤其在近幾年,FTA 逐漸變成國家間的外交工具,從這個角度來看,好的自由貿易有促進政治自主的可能性,使國家間的往來可以透過非政治的手段,達成具備宣示意義的聯盟。
舉例來說,日本與印度間的貿易往來不但是比較優勢上的互補,同時也具有戰略上的意義。從 2011 年雙方簽署 FTA 以來,透過投資與貿易的深化,已逐漸發展到軍用設備與公共設施的發展,例如日本目前正在發展的即將擴大的是德里、艾哈馬巴德(Ahmedabad)到孟買(Mumbai)的工業走廊,以及西部大城清奈(Chennai)到印度中部班加羅爾(Bengaluru)的運輸走廊。
同時日本企業的投資據傳已深入印度的軍事工業,印度近期更可能向日本購買水上救援軍機。因此,印日雙方在經濟上的互動,成為兩國外交互動的渠道。新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更將首度出訪地點設為日本,外界也傳出安倍將聯合莫迪抗衡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兩國在經濟與安全上的合作。
然而日本的經濟操作不一定影響印度的自主,原因在於日本對印度沒有政治野心,其次這些投資有助於印度產業發展以及技術提昇。印度的基礎建設或是能源事業因為日本資金而獲得發展,長期來看,印度也能借由產業升級提昇自主,甚至有可能反攻日本的消費市場。因此,自由貿易的選擇對象,必然考量到雙方在外交 與政治的利益,如何透過貿易手段強化兩國關係,是決定自由貿易好與壞的必要條件。
最後,自由貿易不見得是毒蛇猛獸,反全球化者有時也忽略了自由貿易本身就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其中魔鬼就藏在細節中,我們必須去判斷自由貿易的好壞, 才能確實達到對政策的監督。如果我們從自由與自主的角度去看自由貿易,就會發現一旦喪失了經濟自主,那經濟自由不過只是新的殖民手段。
而這篇文章也同時提供兩種檢測標準,無法破除金權結構或缺乏政治聯盟意義的自由貿易,就有可能是圖利特定團體或維護裙帶關係的白手套。作為一個仰賴貿易的島國,任何 FTA 都值得我們仔細地思考與研究,以維繫我們經濟的永續發展。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圖片來源:CHRISTOPHER DOMBRES,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今日平仓大减价: www.freepromo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