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富邦藝術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合作舉行的第三屆「臺大粉樂町」當代藝術展覽活動,發佈新聞稿鼓勵各界人士與學子們踴躍參與講座及相關當代藝術展覽,本是美事一件,卻因行文內臺大校長楊泮池一句:「沒有藝術科系的臺大」,引起校內戲劇學系、藝術史研究所、音樂學研究所等相關科系學生的不滿,尤其以戲劇學系最盛。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儘管事後新聞稿已修正為「沒有藝術學院」,藝文中心主任沈冬也急忙針對此事件表達立場和滅火,但仍讓原本的藝術進駐校園的美事蒙上了一層尷尬的陰影。新聞稿的執筆者,恐怕也沒料到「科系」和「學院」的誤植(或是執筆者真的不曉得臺大戲劇系的存在?)會引起學子的諸多不滿。臺大戲劇消失事件,正好點出了臺灣表演藝術教育環境中,戲劇學系尷尬又無助的邊緣位置。
臺灣教育環境以升學導向為主,美術、音樂等課程經常是被主科目商借來趕學科進度的好好先生,在 2001 年九年一貫試行之後,表演藝術正式進駐教育體系。早期師資之不足,使相關系所得以設立,但仍然免不了出現:國中、小表演藝術課程仍是被商借補課的對象、表演藝術相關系所資源之不足、學生畢業後未能投入相關產業、產業環境未成熟等問題,再度造成親屬對產業之不信任,反對學子參與表演藝術領域,形成一連串惡性循環。
所幸,大部分的學者、表演藝術者都有「表演藝術環境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須假以時日。」的觀念,持續苦哈哈的在各地耕耘努力。然而,「臺大戲劇消失事件」或許一擊粉碎了莘莘學子對職涯的幻想,或又是戳中了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的軟肋──表演藝術科系在高等學歷/教育體系中的必要性?
除了學生外,教授也得面對:「戲劇系一年是能生出幾篇 PAPER?連教授升等都比別人慢,洗洗睡吧!」的困境,更何況是與一般科系搶資源?無怪乎在看到新聞稿後,學生憤慨表示:「承諾過的劇場永遠看不到,新生都要畢業了!」、「就讀戲劇系並非是要洗學歷、拼轉系!」但是,儘管學生用力吶喊,恐怕大多數人對於「戲劇學系」在臺現況完全不清楚,甚至有諸多誤解:「全臺有多少戲劇學系?不同學校的戲劇系有何差別?就讀戲劇系是要當演員、當明星嗎?」可見其邊緣地位屹立不搖。
臺大戲劇消失事件,驗證了表演藝術教育在臺灣的同溫層狀態和邊緣地位,即使是全臺首府也不例外。或許要讓藝術走進生活,落實教育,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努力。
獨家旗袍照曝光 大馬正妹明禎賀年
>>> http://www.38today.com/2015/02/blog-post_332.html
Best Deals today in www.freepromo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