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下 today: 營養品凝塊堪憂嗎?專業營養學系林士祥教授的專業見解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營養品凝塊堪憂嗎?專業營養學系林士祥教授的專業見解



▲消費者對於營養品凝塊總有許多的問號。

營養品對許多人來說己經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來源之一,雖然營養素都能從食物中攝取,但是在攝取的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不容易被吸收或取得,也因此營養品扮演了一般食品之外身體營養補給的重要角色;製造廠商也深知營養品與消費者息息相關,所以在製程上也絲毫不敢馬虎,然而近期有一些營養品打開後的內容物有凝塊的情況產生,因此造成消費者議論紛紛,而政府為了穩定消費信心,要求業者預防性安全下架,雖然看似順利落幕,但是民眾們的信心仍明顯不足,持續保持觀望的態度,因此我們請到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林士祥專任教授,來為消費者解釋一下營養品凝塊的問題。

問題一、首先針對凝塊的部份,是什麼樣情況發生的?
林教授:罐頭凝塊發生的原因很多元,大家都知道罐頭並非一體成型,是由幾片金屬組合而成,在殺菌或是運送的過程中,罐身與罐蓋接合的地方,受到熱脹冷縮或是碰撞,就可能造成縫隙,使得微生物跑進去營養品中,然後造成營養品部分凝塊。以目前食品技術而言,這情況發生率很低,可能是好幾萬罐中才會出現一至兩罐,但是也並非完全不可能,所以在製程上應該更要小心看待。

問題二、這次凝塊事件,查明原因是罐頭的製造過程中,冷卻水系統問題所造成,請問冷卻水的功用是?
林教授:如同剛才所說,在製作罐頭時,為了要殺菌,往往會使用高溫加熱的方式,讓罐子內的微生物、細菌可以死滅或停止活動,此時罐子的溫度非常的高,容易造成內容物變質,因此需要快速將殺菌好的罐頭溫度冷卻下來,這時候通常就是使用加氯消毒的冷卻水來進行罐頭的冷卻,如果此時罐頭因熱漲冷縮而產生縫隙,微生物就可能進去,造成像是凝塊或是變質的情況,雖然發生機率不高,還是會有一定的機率發生,只能盡量的去從材質、技術來調整改善。目前沒有一個食品工廠能夠製作出百分之百無不良率的罐頭食品,只能把罐頭加工不良率降低,才能再減少食品凝塊的情況再發生。

問題三、國內外有無罐頭加工不良率的業界標準?
林教授:目前只有ISO9000、ISO22000、HACCP、GMP這樣的標準,並沒有很明確的規定與規範,然而近幾年有些工廠會朝向更嚴謹的SQF,會針對食品安全作更嚴苛的把關。

問題四、什麼是SQF認證取得的資格有很難嗎?
林教授:SQF由美國食品行銷協會(FMI,Food Marketing Institute)監管,全球食品安全促進會認可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最全面且最嚴謹的食安管理驗證體系,有分不同的等級Level,像第一類是非風險性的食品,當然要求會相對比較簡單,Level 2比較針對食品的製造商、包裝、經銷商等來做全盤的檢視,另外一個就是Level 3,就是把1、2的標準綜合起來,且取得level 3必須要從Level 1、Level 2 逐步地得到認證後,才能獲得這樣的證明,有這樣的標準來嚴格把關,消費者才會更有保障。

綜合上面所述,以現今營養品製造技術的成熟度而言,凝塊仍無法完全避免,單純是一個機率的問題,但是廠商仍必須設法將不良率降到最低,標準要再更提高,同時配合政府把關,這樣就可以有機會將不良率趨近於零,這種問題(營養品凝塊)以前也曾發生過,但是以現在的技術,再加上廠商願意將標準提高之後,這種情況在未來絕對會更少見。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