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常聽人說,帶長輩旅遊是另一個境界,害怕太累、爭吵,被嫌棄⋯⋯,難道帶長輩出門就不能笑著旅行嗎?旅遊作家林果在累積許多與媽媽旅行的經驗後,整理成「帶媽媽幸福旅行秘訣」,不僅點出「媽媽的冒險,和你想的不一樣」,更分享提升遊玩順暢度的方法。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林果、果媽
某朋友Y和我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旅行者。
我是要訂好機票、住宿,做好八成以上規劃才出發旅行的人,而他則完全相反,完全不做功課,明天去哪、住哪,把旅行全部交給「未知」,我問他,不會覺得不安嗎?他說:「充滿未知的旅行讓我有一種冒險的感覺,我想看命運最後會帶我去哪裡。」「那如果真的完全找不到睡的地方怎麼辦?」「機場、火車站、公園,我都可以睡。」我覺得他的旅行方式也很酷,特別瀟灑,但我也知道,這樣的旅行一點都不適合我。對了,他是男生。
某天,接到他傳來的訊息:「我想帶我媽去歐洲,訂房方面有沒有什麼建議?」謝天謝地,還好他老兄尚存一絲理智,真心為阿姨感到開心和慶幸,沒打算讓阿姨體驗「流浪的生活」。就算是跟著環遊過世界的 S 級旅行能力者,讓媽媽背著背包,拖著行李,一頭霧水跟在身後,像隻無頭蒼繩一樣在陌生街頭亂轉找飯店,只有受罪,沒有冒險。更別說在治安稍差的國家,拉著行李不但容易遇到扒手或搶劫,在車站裡到處拉人的私營民宿品質不一,很有可能遇上黑心業者,被帶到荒郊野外遭受勒索也是時有耳聞。
出門在外,最昂貴的是安全
再怎麼樣,總不能讓媽媽睡路邊吧。保護媽媽,不讓媽媽遭受危險,擔心受怕,是身為孩子基本的責任擔當。
真正的「冒險」,是探索,是發現,是不因未知的恐懼而拒絕體驗新奇的事物,而不是把生命危險係數提高稱作冒險。
媽媽的冒險,絕對和年輕人不一樣。
18 歲,是出發去冒險;68 歲,出發本身就是一種冒險。
對果媽而言,她最喜歡的「冒險」,就是在哈爾濱時,趁女兒還在睡覺,一個人偷偷出門,晃到住宿附近的菜市場進行「個人菜市場探險」,一邊小心不要迷路,一邊在陌生菜市場裡玩得不亦樂乎,少了女兒的嘮叨陪伴,一個人悠悠哉哉的慢慢逛,享受只屬於自己的時光,發現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帶回去和女兒一起分享,幫忙買了早餐,又受到女兒大力讚揚好吃好吃,就是一場快樂又充滿意義的冒險。
行程有備案,臨危不慌亂
旅行中的每一天,絕對能令人深刻體驗什麼叫「計畫趕不上變化」。天氣、火車誤點、景點沒開,甚至抗議遊行,都有可能是改變行程的原因。有規劃,面對突發狀況,才能有更具彈性的選擇。以下是不用多花一毛錢,就能提升遊玩順暢度的 4 種觀念:
1. 晴天雨天的行程備案
在國外旅行時當然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天氣,尤其是秋冬季節,雖然可以避開暑假和過年人潮,但同時晴天的日子也比較少,拍起照來難免灰濛濛的,所以只要當天是風光明媚的好天氣,我都盡量安排走戶外和美景行程, 遇到下雨天也別沮喪,這時候去逛博物館最好了 ,不但溫暖不潮溼,不用在戶外淒風苦雨,減少體力消耗,也提升了遊玩舒適度。無論晴天雨天,都是好天。
2. 媽媽有興趣和沒興趣的行程備案
玩也是會累得,超過一個星期以上的旅行時,我們會設有 「媽媽放假日」,這天果媽可以選擇在住宿處內當「宅女」,或她想幹麼就幹麼。這時候我和果姊單獨去參觀果媽沒興趣的行程。媽媽可以藉此休息一天,孩子也能擁有適度的自由。一舉兩得。
3.「高強度」和「低強度」行程交錯
衡量需要的體力、腿力,將這兩種日程穿插安排,才不會一下子累得東倒西歪,一下子又太過鬆散無聊。
4. 終極無敵「行程備案」
與其規劃「萬無一失的行程準備」,不如給自己「樂觀正向的心理準備」。旅行中很少有完全依照計畫進行的時候,隨時充滿「變化」才是旅行的本質。好的變化是快樂,是意外的驚喜,壞的改變來臨也先別急著生氣,那可能正是成長,是學習的機會。無論是驚喜還是挫折,一起享受、一起學習、一起面對,哪怕是七十二變,也打不倒充滿快樂的一顆心。
讓長輩的意見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
在規劃行程時,你會同步徵詢媽媽的想法,還是從頭到尾都由自己的主觀需求和認定來規劃呢?一個只想著自己的旅行規劃者,就像在 KTV 裡一直霸占麥克風的傢伙一樣,真是自戀又惹人討厭呀。也難怪,有些長輩到後來會不喜歡和年輕人旅行。
會有這樣的體悟,是因為我和果姊超級喜歡博物館,尤其在歐洲,博物館特別多,每到一個城市,便充斥滿滿的博物館行程。可是果媽對博物館一點興趣也沒有,為了配合女兒只好勉強自己,儘管覺得無聊,還是和我們一起行動。到了博物館,為了等我們,坐在椅子上等著等著,等我們找到她時,早已經打起瞌睡睡著了,看得女兒們真是又好笑又心疼。
一開始我覺得因為「我要帶媽媽去旅行」,所以應該負起全責,況且媽媽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說好,所以當然由我來做所有的決定。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還真是自大啊。
如果抱著「我帶媽媽」去旅行的想法,不知不覺中會漸漸認為「都是我的責任」,不如以 「我和媽媽」 一起旅行來考量,肩膀上的重擔就會輕鬆多了。心態的改變真的很重要,就像以前我以為旅行一定都要去自己想去的景點才快樂,但後來我發現,與其擠破頭去博物館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如把媽媽直接變成蒙娜麗莎「微笑」會更快樂 。
旅行規劃者最有成就感的事,不是記錄本上省了多少錢的數字,或者地圖上標記去過多少國家的圖釘;而是記憶裡家人臉上的笑容和快樂,才是真正讓人覺得驕傲和感動的瞬間。現在我會徵詢家人的意見。例如,去科隆參觀家具展時,我有些猶豫,覺得果媽可能會覺得很無聊,但是沒想到她卻覺得沒看過可以去看看,最後居然還在裡面很開心的玩了一天。還在某義大利廚具請來的名廚秀上黏住,完全就像是小孩子逛廟會,一被吸引就定住不動很難拉走。
3 個從「旅行卡卡」到「順暢出遊」的景點分類技巧
1. 大家都有興趣,所以一定得去。
例如:市集、菜市場。
2. 一定得去,只有媽媽沒興趣。
例如:巴黎羅浮宮。
3. 一定得去,但只有我有興趣。
例如:柏林猶太人屠殺紀念碑。
盡可能讓前兩種多一些,最後一種少一些,或者分開行動,就能在「我喜歡」和「媽媽喜歡」之間找到較佳的平衡安排。
轉心轉念
【Before】
以前的我,以省錢的行程安排為優先,最想去的景點,也努力忍耐著。
【After】
現在的我,以大家「心中最想去的地方」為安排的順序,才不會錯過精采的景點。
跟長輩一起笑著旅行
延伸閱讀
「我們在異鄉的小島,共看一輪明月。」作家林保寶:趁媽媽還走得動,帶著媽媽去旅行
【照顧家人,也別忘了自己】諮商心理師:檢視自己是否有「照顧過度」的傾向
【總是盡責付出,父母卻開心不起來?】心理師:往往是跟「關係越界」有關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帶媽媽去旅行幸福全攻略:不論距離、天數、習性都適用》,由貓頭鷹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大馬&新加坡最漂亮正妹】你Follow了嗎?